追溯
香山公園曾稱石獸為明代物品
在很多文物愛好者看來,這對石獸不僅是樣子奇特惹人關注,而且是有價值的文物,倘若被盜損失重大。2006年,香山公園管理處曾對媒體指出,2003年在碧云寺外也發現了一對明代石獸,當時也懷疑它們出自魏忠賢墓,2005年和2006年分別出土的文物“翁仲”石像印證了墓地的存在。
此后多年來,一對高3米的文武石翁仲和本次不見了的一對高1米的石獸,被并排擺放在金剛寶座塔的北側。
而至今,在這排石像的旁邊,仍豎立著園方對“石翁仲”的介紹牌,上面介紹,碧云寺曾是明朝天啟權宦魏忠賢的生壙。而這對石獸則被文物愛好者界認為跟石翁仲一樣,都是魏忠賢生壙在此的證據。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在多位文物愛好者的博客中,只要涉及碧云寺,就會有這四個靠墻而立、擺成一排的石像的身影。在很多人看來,它們是碧云寺的一處標志性文物。
官方發布
石獸為寄放 去年就已丟失
“石獸確實是丟了,發現這個情況后我們的安保部門一直在調查。”昨日,香山公園的相關工作人員對北青報記者證實。
昨日晚上,香山公園管理處為此作出了情況說明,表示這對石獸確實是此前新聞中提到的于2003年出土的物品,與石翁仲一起被懷疑是明代宦官魏忠賢生壙的附屬物。但不同于石翁仲,石獸是在公園外的某單位施工時被發現的。園方介紹,該單位發現石獸后,認為它們是陰宅之物,不愿意保留,于是送至公園,并被園方暫放在金剛寶塔北側的塔墻外,“一直都不是公園在冊的物品。”
此前,園方也對此作出了回應,明確表示這對石獸是外界寄放在園內的物品,而園內沒有任何物品丟失。
園方說,發現石獸丟失是在2013年年初左右。當時,工作人員在巡查時發現碧云寺后門被撬,而石獸丟失不見了,公園管理處立即開展調查,至今未果,公園還未正式報警。
園方表示,事后,公園立刻強化了安全管理工作,在全園范圍內開展排查,防患于未然;強化安防技防舉措,在羅漢堂內安裝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極早期空氣采樣火災探測系統。在碧云寺圍墻上加裝鐵絲網。在堅持做好電子監控管理、24小時不間斷巡查的基礎上,增加巡視人次及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