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疆網訊(記者龐貝貝報道)今天,讓我們隨著記者的腳步繼續追問那些家長看不見的入托生活。
3月25日、26日,這組系列報道的前兩篇,《缺失的門檻》、《遮蔽的風險》,追問了幼兒園師資、保健、體罰和衛生方面的問題,引起強烈反響。
部分家長和網友在譴責那些無良幼師的同時,也在質疑,還有沒有問題沒有被發現?為什么民辦幼兒園總是出事?請跟隨記者在一所民辦幼兒園擔任實習幼師的體驗,以及在首府15家幼兒園的走訪見聞,刨根問底。
追問飲食
暗訪:一天三頓全是稀的
孩子的一日三餐到底是什么樣的?先來看看記者擔任實習幼師的虹橋南一街這所民辦幼兒園。
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早飯很簡單:一碗玉米糊糊,一份饅頭。段老師共拿來10個饅頭,早餐結束時,還剩兩個。
自治區人民醫院臨床營養學研究所所長范晏表示,午餐是一天中的主餐,各種營養素含量一般占全天供給量的35%~45%。
和早餐相比,孩子們的午餐應該相對豐盛些。當天的午餐是菠菜蛋花蝦米湯,主食是花卷。記者注意到,早餐剩下的兩個饅頭,依然被端上了餐桌。晚餐是能映出人影的稀湯飯,里面有一些肉末。
午睡后,是孩子加餐時間,每個孩子分得一顆軟糖。軟糖是用一張喜糖紙包起來的,紙上沒有品名、配料等相關說明。記者嘗了一塊,很甜膩。
記者走訪發現,多數幼兒園的晚飯是湯飯。青年路一家幼兒園園長解釋,一般中午是米飯,晚上是面條或湯飯。
一些家長反映,孩子雖然在幼兒園吃了晚飯,回家卻總是喊餓。家住火車西站的胡先生表示,孩子在一所企業幼兒園上學,每天下午回家,都給孩子加餐,牛奶、水果是必不可少的。
一名曾參觀過學校飲食的家長透露,皮蛋瘦肉粥只見粥,皮蛋、瘦肉很少,黑米粥湯多米少。
記者走訪了多家幼兒園了解到,幼兒園收取的伙食費為6元~15元/天不等。一名從事幼教行業數十年的業內人士表示,按照國家規定,幼兒園伙食費盈虧不能超過2%。不排除一些幼兒園為了牟取私利而克扣伙食費,像一天三頓喝稀的幼兒園,伙食費盈利會很大。
有媒體爆料,幼兒園扣伙食費已成為“潛規則”,僅2011年就有珠海、南京、北京、連云港等多地曝出幼兒園伙食差,其中有幼兒園的賬本顯示,每月一半的伙食費都未用在孩子身上。
分析:伙食監管是難題
記者從藥監部門了解到,藥監局只負責對托幼機構食堂的管理及加工類食品進貨渠道的監管。
對于孩子一日三餐的安排,全靠幼兒園辦園者的良心。
市民張女士每天都會問3歲多的女兒在幼兒園吃了什么,女兒總回答米飯、面條,吃了什么菜,女兒基本表達不清楚。
如何監督幼兒園的伙食?七成以上網友表示,通過“回家后問孩子”來監督幼兒園伙食。然而孩子們的表述能力有限,這種監督無疑是蒼白的。
住在天津路的李先生坦言,做幼兒膳食僅憑幼兒園管理者的良心,是無法保證不出問題的。那么,在監管部門管不過來的情況下,能否將這個監管的權力更多地賦予家長的代表家委會呢?
新疆教育學院學前教育中心教授周欣也表示,幼兒園的特殊性在于它屬于保教結合(保育和教育)單位,涉及飲食衛生和健康等方面的問題,由各區縣衛生職能部門監管。而家長們關心的幼兒園伙食問題如何透明,如何監管,一直是個難題。
回應:家長參與監督
周欣呼吁,家長應主動參與管理,如家長成立維權委員會和伙食委員會。
去年年初,自治區教育廳下發了《關于印發自治區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實施意見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家長委員會工作。
根據實施意見,家長委員會的作用是參與學校管理,對學校工作計劃和重要決策,特別是事關學生和家長切身利益的事項提出意見和建議,對學校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監督,幫助學校改進工作。
一直關注幼兒園新聞事件的果果媽媽建議,在學校教室、走廊安裝監控,實現家長通過APP或網絡可以隨時觀測到幼兒在園情況,了解孩子一天的生活,方便家長監督。
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一名研究社會心理學的專家認為,提高教育質量,必須從老師自身出發,還需要讓家長充分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比如成立家長委員會,參與幼兒園管理、定期商討幼兒園的營養膳食,重要事情與家長委員會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