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嫌疑人持木棍作案
“4月3日凌晨,巡特警二大隊民警在巡邏中,根據體貌特征鎖定了嫌疑人。”王紹春介紹,3日凌晨零點50分左右,民警在鐵牛街廣場發現有人形跡可疑,便一邊尾隨跟蹤,一邊根據體貌特征反復核實,在長興街將犯罪嫌疑人抓獲。
“專案組成員走訪案發地周邊商鋪、核查案發地路線的天網信息發現,犯罪嫌疑人每次都手里拿著木棍,并提著口袋。我們初步確定了犯罪嫌疑人活動、生活軌跡,并根據監控視頻鎖定犯罪嫌疑人的體貌特征。”專案組刑警車中廉說,犯罪嫌疑人劉金源生活落魄,且性格較偏執。王紹春告訴記者,通過突審,犯罪嫌疑人劉金源對作案經過供認不諱。
仇富 “沒地方住,沒有吃的”
“我覺得很冤。有車的人就是有錢人,我就燒。”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見到了劉金源。當民警問及燒車原因時,劉金源回答:“我很冤,沒有地方住,沒有吃的,他們開汽車,我想不通。”對于犯罪嫌疑人作案動機,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王紹春告訴記者:“犯罪嫌疑人劉某主要靠打零工、撿廢品為生,生活窘迫而產生仇富的扭曲性格。”
倔強 拒絕低保:要靠自己勞動生活
“啊?是他呀!”就劉金源連續作案5起燒毀6輛車一事,其戶籍所在地綿陽市涪城區城廂街道辦負責民政工作的杜女士感到非常吃驚,“他是去年12月19日,在成都撿廢品流浪乞討被遣返回我們這里的。”
街辦曾發百元生活費
杜女士介紹,當時是綿陽市救助站的一名工作人員將他送到街道辦的,他的戶口空掛在街道辦下面的解放街社區,“實際上是三無人員。”
“當時是冬天,我們見他衣著單薄就立即給他拿了一件棉衣。”杜女士介紹,街道辦還給他拿了一床棉被和100元臨時生活費,“我們曾提議給他辦低保,他說不需要,他要靠自己勞動來生活。”杜女士介紹,隨后劉金源由解放街社區居委會的書記祁先生送到他以前住的地方。“住在石塘路5號,那是個地下室小旅館,我太有印象了。”祁書記說,當時送劉金源時,感覺他神志清晰,沒覺得有不正常之處。
住在10元一晚小旅店
記者找到劉金源曾住過的地下室小旅館。小旅館很昏暗,沒有燈光,還有一股霉臭,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里放了8張鐵床,都是上下鋪。兩名五十多歲的男子湊在一臺約14英寸彩色電視機前。
一位自稱叫陳興榜的人說,他已在這里住了很長一段時間,但不認識叫劉金源的人,“有可能他用的其他名字,還有可能是偶爾來住,這種臨時居住的人我們就沒得印象。”陳興榜說,“這種小旅館一般10到15元一個晚上,因為便宜,會有很多人來住。”
華西都市報記者姚茂強攝影報道立即評
努力做心態平衡之人
□朱昌俊
52歲的劉金源,無疑選擇了一種最不能被接受的極端方式來宣泄他的情緒。無論有著何種緣由,暴力毀壞他人的財產,制造社會恐慌情緒,都是對于社會秩序的破壞與挑戰,必將受到道德與法律的雙重譴責與懲罰。
“生活落魄,且性格較偏執”的劉金源,應該算作這個社會的邊緣人。但對于那些擁有私家車的人而言,他們絕大多數也同樣是社會的普通人。劉金源所謂的“仇富”情緒與行動,無疑是被扭曲的失衡心態所蒙蔽。
社會其實也并非沒有向劉金源施展善意,相關救助部門就曾表示過給予其救助的意愿。但被其拒絕。承諾要靠自己的勞動謀生,無疑值得尊重。遺憾的是,從最終的行動來看,這種健康的人生觀并沒有完全平衡其失衡之心。
每個社會都不可避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失落之人。學會調試自己的心靈,樹立健全的人格意識,努力保持一顆平善之心,在這個快節奏社會尤其顯得重要。這應該是劉金源的灰暗人生給予我們的啟示。同時,整個社會如何給予那些失意者更為有效的關懷,盡量避免極端人格的出現,也當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