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和監督管住黨員干部的嘴和手
年終歲末,一些地方請客送禮、團拜吃請等違反八項規定行為和“四風”現象有所抬頭,只是方式、地點、手段等更加隱蔽。
記者發現,進入12月,一些地方“跑部進京”現象趨熱,而會所成為吃喝宴請的主要場所。東部地區某地級市駐京辦事處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市里領導來京次數明顯增多,雖然大都打著經貿洽談、招商簽約等旗號,但主要目的是對相關部委進行“攻關”,或是加速項目審批,或是落實資金撥付,“飯局必不可少,主要安排在一些僻靜的會所。”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北京很多會所采取的是會員制,有的會所地處郊區,安保嚴密,開車進去吃飯要通過兩三道“關卡”,還要報上包間名稱或預訂人姓名,領導覺得在這里吃飯比較安心。
八項規定出臺后,針對會所歪風,中央已經出臺了相關規定。12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新修訂的《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明確工作餐不得使用私人會所、高消費餐飲場所。
今年5月,全國紀檢監察系統開展會員卡專項清退活動,全國81萬專兼職紀檢監察干部職工遞交零持有會員卡報告書。
此次中央紀委、中央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發出的通知強調,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監督執紀,盯住黨員領導干部,嚴肅查處出入私人會所吃喝玩樂等違規違紀行為,嚴格責任追究,及時通報曝光,形成威懾。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與文化學部副主任馬慶鈺說:“對于中央已經出臺的制度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同時加強監督問責機制建設,切實管住黨員領導干部的嘴和手。”
亟須從源頭上規范會所經營
近年來,一些地方將歷史建筑、公園等公共資源變為私人會所的現象屢見不鮮,其中也存在大量違法設立經營、侵占群眾利益等問題,廣大群眾對此反映強烈,深惡痛絕。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范柏乃指出,有的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租用風景名勝區的古建筑和舊居古宅,改造成單位的會所,外界一般很難知道,這實際上是一種以權謀私。
范柏乃建議,應當從源頭上杜絕政府或國有企業的此類租用行為,把名勝古建重新歸還給群眾,使其公共價值最大化,這樣既能遏制會所腐敗,又能讓公共資源全民共享。
一些專家指出,除了源頭治理,還應對會所的經營行為進行有效監管。首先,工商部門要在登記上嚴格把關,杜絕會所以餐飲企業或文化企業的名義進行注冊;其次,稅務部門應加強會所稅收管理和發票管理,防止其利用關系偷稅漏稅或開具非正規發票;再有,公安機關要加大檢查力度,打擊會所內存在的賣淫嫖娼、賭博、吸毒等違法行為。
范柏乃還表示,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出臺一整套系統化制度,明確規定會所的準入門檻、經營范圍、經營準則、違規處理等方面的內容,從根本上保證會所依法依規經營,從而杜絕會所腐敗。(記者趙超、凌軍輝、謝云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