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8日)的“吃小吃 品年味兒”為大家介紹的名吃是晉南花饃,這種花饃不但樣子好看,而且還蘊含著特別的含義。
記者:在農村里備年饃已經成為年貨中必不可少的一項,說到年饃自然就少不了咱們的晉南花饃了,聽說東開張村的媳婦和婆婆們還成立了“年饃協會”,我今天就要去看一看這花饃究竟是怎么蒸出來的,趁機再學上兩招。
晉南是我省的優質小麥主產區,蒸花饃的習俗在當地已經流傳了上千年,每逢重大節慶、老人壽宴、孩子滿月等喜慶日子,當地百姓都有蒸花饃的習慣,除了食用之外,花饃還蘊含了祈福運、求平安等吉祥寓意,特別是到了每年的臘月二十以后,家家戶戶都要蒸花饃,晉南花饃的制作過程主要有發酵、揉面、捏制、籠蒸、著色等工序。
記者:俗話說好面要三分揉,面要揉到一個什么程度才算是最好呢?這里面也有一個標準叫做“三光”,意思就是說揉出來的面要光,揉面的手要光,最后揉面的案板也要光,這才叫到火候了。揉好面以后,就開始到了花饃制作的關鍵步驟捏制造型的環節了,捏花饃沒有固定的模式,全靠村里一代一代的婦女口傳心授,因此花饃捏的好的婦女就被當地群眾稱作“巧巧”。在我身邊的這位大娘就是東開張村有名的“巧巧”。
捏好了型還要在燒熱的炕頭上醒上半個多小時,然后才能上鍋蒸制,因為花饃較平時吃的饅頭要大一些,所以蒸制的時間也要長一些,一般要大火蒸40分鐘左右,出籠后的花饃還要趁熱上色、晾曬組裝才算大功告成。
記者:盡管花饃的制作過程非常的繁瑣,但是它卻是當地群眾抒發情感、寄托美好愿望的一種形式,現在已經有不少的人發現了這個商機,專門制作和銷售花饃,我想,隨著人民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蒸花饃這種古老的傳統還會繼續傳承下去,并且發揚光大。
來源: 山西電視臺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