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黑龍江伊春的共產黨員王景秀在塘沽向陽街道開辦了兩所幼兒園,入園者多數為青年農民工的子女,讓他們與本地孩子融合在一起,平等相待;山東泗水的共產黨員高巖擔當向陽街道農民工聯絡員,自學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等課程,兼職推廣一家直購網站……向陽街道承擔了民政部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合作項目“青年農民工融入社區試點”,在街道工委的支持下,建立了青年農民工融入社區工作站和青年農民工之家,工作站里有流動黨員學校,及時提供黨務政務、政策咨詢、就業信息等服務。外來務工人員把自己當作街道的主人,把新區當作“第二故鄉”。街道工委書記巨偉說:“我們建立起一個外來務工人員與當地居民深入溝通交流的平臺,幫助他們融入社區?!薄?/p>
近年濱海新區每年表彰外來建設者上千名,解決新區市民戶籍,同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為外來務工人員統一規劃建設者之家、青年公寓等,推行集宿式公寓式管理。中新天津生態城建投公司總經理祁振峰帶領他的團隊建立了新區第一個大規模專供建筑工人居住的公寓,有獨立的衛生間、淋浴間、餐廳和圖書室,配套有超市、飯店、郵局、藥店,可居住農民工8000人,目前已入住6000余人。
新區區委宣傳部把保障農民工文化權益作為文化惠民工程的重點,豐富農民工文化生活,為建設者之家和項目工地裝配了500多臺電視機,放映電影700多場,配備圖書30多萬冊。
“濱海的開發建設依靠外來務工人員,建設成果理應由他們共享,”濱海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宗國英說。新區將大力實施“建設者之家”建管模式,哪里有建設現場,哪里就有外來建設者的家園。
在濱海新區,共產黨人恰如銜泥的燕子,為民生筑巢。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