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磨古鎮

智慧島教育園區的學校

懂得感恩的孩子們
讓生者有其樂
經歷過死亡的人們,對于生的渴望尤其強烈。然而,失去親人的悲傷,劫后余生的驚恐又時時糾纏著他們。地震之后半年時,我曾經在他們暫住板房里,看到他們雙眼中噙著的淚水,聽到他們淌血心中發出的低吟。那時,心里充滿了令人心痛的焦慮和擔憂。
古人說,哀,莫大于心死。因此,治愈地震幸存者心靈的創傷,幫助他們走出悲傷,走出驚恐,走進新的生活,真正活的幸福,惟有如此,才能告慰我們那些死去同胞的在天之靈!
現在,我們可以說,我們做到了。
在智慧島教育園區,在馬鹿小學,北川中學,在中里中心小學,筆者看到一張張純真的笑臉,看到孩子們正在描繪他們心中的美好生活,他們做畫,操練,習字,唱歌,那歌聲包含著對于全國人民的感謝,孩子們長大了,他們懂得了感恩,懂得了自強。
在吉娜羌寨,在水磨古鎮,祖祖輩輩的農民住進了如同城市一樣的房子。有人說這房子是不是也太漂亮了,如同富人們的別墅。其實,這房子一點也不奢華,只是設計者們在設計住房的同時,也為房子的主人設計了未來的生活。或者前店后宅,或者經營農家樂旅館,亦可出租一部分給外來的生意人......寨子里人們,不再單純的務農,生活由此變得豐富多彩,主婦們熱情地招待著前來就餐的游客,或者將自家制作的工藝品賣給他們,歡聲笑語充滿了農家小院。
搬離了漢旺鎮的東汽,機器開始了更響亮的轟鳴。對于一個因為東汽而生活著的漢旺,失落感可想而知。可是,對于東汽的工人,光景卻不太一樣。一個身穿藍色工裝的女工,一絲不茍地守護著她的機器。說起地震時的情景,她顯得十分淡定,顯然,她不愿意生活在對于往事的回憶里,她更愿意在新的車間里創造出新的零件。而在東汽獲得新生的同時,是中國和世界500強中的企業落戶四川,它們給天府之國帶來了發展的機遇,為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比企業獲得新生更讓人欣慰的,是新的生命的到來。在汶川五桂村,在都江堰虹口鄉,在廣元,在青川……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婦女,老人正在牽著小孩子的手玩耍。看得出來,這些小寶寶是地震之后出生的。也許,在他們中間,就有因為地震失去孩子后再次孕育出的生命。當地干部介紹說,地震后,讓失去孩子的家庭生育孩子成為當時一個重要的工作,干部們分工負責,一對一的去動員,去找醫生幫助,甚至采取特別的措施。令人欣喜的是,有5422個家庭計劃再生育,2556個嬰兒已經出生了,其中有一位49歲高齡的產婦生下自己的孩子。
新生命的到來,給無數的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新的歡樂。人類不正是在這樣的繁衍中,生生不息,永續不斷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