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里木盆地區域圖。(資料圖片)
新疆網訊(記者鞏亮亮報道)日前,一篇名為《晚中新世時間歇性的廣大湖泊群出現于現今極度干旱的塔里木盆地》的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科學家們研究發現新疆塔里木盆地在晚中新世時期(距今約四百九十萬年)曾出現大規模湖泊群。
11月17日,這篇論文的參與者、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繼敏說,這項研究工作是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所安芷生院士領導下的“中國大陸環境鉆探項目”,研究人員分別來自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質和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香港大學。
孫繼敏介紹,在此之前,他們研究塔里木盆地已有論文,并推測塔里木盆地曾經存在湖泊的可能。而這次研究成果,則為此推測帶來了科學的印證。
為了解開和證實塔里木盆地沙漠化的原因,科學家不惜“鉆地”尋找答案。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在其官網上刊登的信息顯示,此次研究團隊對由中國大陸環境鉆探項目在塔里木盆地羅布泊附近獲得的1000多米沉積巖心,進行精細的多種地球化學替代指標的分析工作,進而完整地恢復了七百萬年以來塔里木盆地的環境變化狀況。
在對這些沉積巖心研究時,科學家們特別注意研究一種自四億年前一直到現在,生長在水域中的無脊椎動物——介形蟲,它被稱為“海洋與湖泊的測深儀”,同時也是湖泊存在的證據。
通過多學科的研究,證實這里存在大規模湖泊群。科學家還發現大約從四百九十萬年前開始,大規模的沙漠化、干旱化才開始,最終演變成了現代的沙漠環境,此演變過程是永久的和不可逆的。
據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與《自然》和《科學》一樣,是世界上最具盛名的基礎科學領域的學術雜志之一。此項研究得到國家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的項目資助,它也是“中國大陸環境鉆探項目”繼云南鶴慶、青海湖工作之后的又一重要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