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西藏日喀則地區委員會正式成立,至今已走過了55個春秋。
55年來,日喀則政協積極履職盡責、建言獻策,為日喀則跨越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交出了一份讓日喀則人民滿意的答卷。
日喀則市政協主席普布介紹說,自日喀則政協成立以來,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管理、參政議政職能,為促進日喀則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局勢穩定、加強民族團結、實現繁榮進步和人民幸福安康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著眼大局 推動經濟發展
自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日喀則政協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將推動日喀則經濟跨越式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緊緊圍繞中心工作,服從和服務于日喀則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協商議政,切實建言獻策,為推動日喀則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政治協商方面,切實運用政協各種形式會議,圍繞中心工作,進行重大事項深入協商議政,鄭重提出意見、建議;民主監督上,不斷拓展監督渠道,依照政協章程,圍繞地委、行署決策的落實情況和廣大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視察檢查,反映社情民意;參政議政上,積極發揮政協的優勢,積極參與地區各種規劃、計劃的制定,與地委、行署共商發展大計,選取事關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重大課題進行深入視察調研,積極議政建言,形成有價值、有分量的調研成果,得到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視和及時采納。
自第三屆地區政協以來,共收到經濟發展方面的提案3000余件、立案2100余件,形成專題調研報告60余份,提出專項建議280余條,報送申請民意信息近200件。
團結一心 共促社會和諧
普布介紹說,55年來,日喀則政協在農牧區廣泛宣傳中央關于西藏“穩定發展”的方針政策,積極參與“三反雙減”“三反兩利”“三反三算”等工作,建立并擴大愛國統一戰線,在配合民主改革、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協調內部關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日喀則政協深入持久地開展“三個離不開”思想和“五湖四海”原則教育,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大團結大聯合組織的作用和優勢,切實加強與各族各界人士的團結合作和密切聯系,重視發揮黨外人士的作用,尊重和保障黨外人士的民主權利,全力促進人民政協和統一戰線和衷共濟。
同時,日喀則政協始終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把反對分裂、維護穩定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政治責任,堅決貫徹中央確定的反分裂斗爭方針和決策部署,積極深入廣大農牧區和大小寺廟認真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宣傳國家的法律法規,積極參與邊境管控、寺廟法制宣傳教育和創建和諧寺廟等活動,始終做到旗幟鮮明、立場堅定、認識統一、表里如一、態度堅決、步調一致。
積極建言 促進民生改善
從《在日喀則市區增建幼兒園》的提案,再到《關于提高鄉村醫務人員待遇》的提案……一件件民生提案,件件說到了老百姓的心里面,更是做到了件件都有答復。
55年來,日喀則政協充分發揮政協委員開展群眾工作具有“對象特殊、涵蓋面廣,理念獨特、包容性大,方式獨特、輻射性強,作用獨特、基礎性牢”的優勢特點,廣泛聯系各族群眾,協助黨委、行署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
日喀則市政協副主席索朗扎巴介紹,多年來,日喀則政協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履職為民的理念,把服務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農牧民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扶貧開發、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再就業等事關民生的重大問題,深入視察調研,積極議政建言,切實推動各類民生工程順利實施,協助地委、行署解決了許多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同時,廣大政協委員還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積極反映社情民意,參與扶貧濟困和結對幫扶工作,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竭誠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贏得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贊譽。
回顧過去,成績輝煌;展望未來,任重道遠。普布說,當前,日喀則正面臨撤地設市的關鍵時期,市政協將一如既往地履行職能、開拓奮進,為日喀則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