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題圖片: 圖為山南地區江北灌區水利工程全景。本報記者 次珍攝
近年來,山南水利事業發展迅速,規劃任務和各項指標超額完成,建設了一大批防洪、灌溉、飲水安全、水庫除險加固、水土保持、移民扶持等工程,水利基礎設施得到明顯增強,防洪抗旱保障體系建設作用明顯,水資源優化配置體系取得重要成果,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體系取得良好效果,水利各體系得到全面鞏固,水利行業能力建設得到加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
2014年是山南水利建設任務繁重的一年,也是水利各項工作亮點較多的一年。圍繞自治區提出的“水庫建設年”、山南確定的“水利重點項目推進年”這一目標,山南地區水利局不斷調整治水思路,開拓創新,突出“兩大主題”、強化“三塊基礎”、打造“四大水利”,推動水利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民生水利”促發展
“以前我們村里人給莊稼澆水都特別不方便,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飯,現在好了,政府開展了灌區工程,我們再也不用看‘老天的臉色’了。”隆子縣加玉鄉卡布村的老阿爸頓珠滿是皺紋的臉上布滿笑容。
2014年,山南地區水利局堅持把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與小型農田重點縣、專項縣建設相結合,按照“集中力量、連續投入、整體推進”的原則,共投入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小型農田重點縣、專項縣建設投資13608萬元,新修改建渠道83條、總長174公里,新修維修水池(塘)32座,新增改善灌溉面積8.46萬畝。
山南地區水利局局長張維介紹,2014年,地區水利系統堅持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防汛抗旱工作的首位,落實防汛工作行政首長負責制,嚴格執行防汛責任追究制度,完善預案、預測、預警機制,做好極端災害天氣的防范工作,提高防汛應急處理能力。去年汛期,共籌措防汛抗旱資金409.22萬元,幫助群眾修復水毀水利工程,切實保障農牧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平安水利”解民憂
2014年,山南地區緊緊抓住國家進一步加大水利投入力度的歷史機遇,千方百計爭取水利建設項目,實施了江北灌區、加查縣江南核桃基地等一大批重點民生水利工程,極大地改善了農牧業生產條件,為山南地區農業結構調整、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以及提高農牧民生活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按照自治區提出的“水庫建設年”和山南地區確定的“水利重點項目推進年”的目標要求,制定了“上二推一”計劃。截至目前,“十二五”山南地區重點水利項目雅礱水庫已全面開工,結巴水庫年內開工建設,卓于水庫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按照“認識到位、程序規范、工程優良、生產安全、環境和諧、工期保證、管理到位”的工作指導方針,完善建管程序,狠抓質量監控,完成了6座新續建小型水庫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了重點縣城和鄉村防洪減災能力,確保一方平安。
近年來,山南地區水利局牢固樹立抓安全沒有“淡季”、“響鼓也要重錘”的理念,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檢查、重實效”的總要求,結合“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六打六治”、“汛期安全生產大檢查”等活動,對山南地區各縣、鄉鎮所轄水庫、塘壩、河道、堤防、小水電站等建筑物現狀、在建水利工程的施工情況、防洪搶險預案、防汛責任制落實等情況進行了全面的排查巡查,對查排險情況執行跟蹤、督辦、銷號制度,消除安全事故隱患,確保水利安全生產。2014年全年未發生一例等級安全質量事故和安全生產責任傷亡事故。
“生態水利”謀長遠
在用水量日益增加而水資源嚴重短缺的情況下,如何用好水、管好水?張維告訴我們,2014年,山南地區水利局水利法制建設取得新突破,進一步規范水利行政審批制度,穩步推進水利政務公開。
堅持項目興水,把握好政策的節奏、重點,緊盯江北灌區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防汛抗旱、“小農”重點縣建設、堤防除險加固、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項目,繼續實行項目任務分解制、年度目標責任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確保項目工作按照“生態水利”要求,取得長足發展。
積極爭取資金,大興農田水利建設,統一規劃、統一標準、整合項目、整合資金,突出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大力提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和管護水平,做到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力度更大,建設標準更高,綜合效益更好,社會影響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