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東川一男子為救妻子徒步五千公里挖草藥

為了挽救患乳腺癌的妻子,他賣光了里的所有的牲畜,帶妻子到昆明治病;為了延長妻子的生命,五年中,他堅韌地行走在東川、石林和安寧的大山之中,徒步五千公里,為妻子去挖草藥;為了減輕妻子的病痛,每隔三天就要到醫院為妻子買藥,日日夜夜守在她的身邊……
當記者近日來到肖興明位于東川區阿旺鎮新碧嘎村小箐溝大坪子小組的家時,這位48歲的男人正坐在妻子身邊,用一根扎著了塑料袋的棍子為妻子趕蒼蠅,并喂她花生奶。家里的木板床太小、太硬,為了讓妻子保持比較舒服的狀態,肖興明在舊沙發前釘了幾塊木板,改裝成了一個空間稍大的沙發床,客廳里一進門的右角邊,然后堆上家里幾乎所有的棉絮和毯子,搭成一個三面環繞的“窩”,讓她窩在里面。劉作珍一邊呻吟,一邊不停地擦眼淚,顫微微的撐起身子,抽搐著說:“我也是痛苦得很了,本來么我也是不想這么哼的么,我也痛苦得很了,一夜一夜的哼,可是我的老公對我太好了,我么,也想著為了多陪他一天,一二十年,沒罵過,沒打過,所以對我那個好么,才一心想要幫我治好掉,我也想著,能醫得好么,照顧他,照顧娃娃,我的任務還沒完成呀”。為了留住心愛的妻子,讓孩子們每天可以甜甜的叫聲媽媽,他使盡渾身解數,翻山越嶺,到處奔走,縱使高峰懸崖,縱使債臺高筑,也無懼畏怕,無悔無怨。
跋涉五千公里為妻子挖草藥
1996年底的一天,正在務農的劉作珍突然覺得一陣眩暈,倒在了自家田地里。送到醫院檢查,確診為乳腺癌。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肖興明立借回家借了五萬元錢,帶著妻子到省城昆明做了手術。命是保下了,可從此妻子一病不起。常年躺在病榻上的妻子免疫力越來越差,并發癥也開始慢慢滋生。一直拖到了2008年,妻子并發淋巴癌,肖興明急了,到處找人幫忙,到處借錢,左拼右湊了八萬,帶上妻子到處醫治。沒多久,錢花得所剩無幾,病情卻不見好轉。實在沒有了辦法,肖興明只得把妻子帶回了家里,開藥止疼,用土辦法治療。
肖興明說他在村里做過民辦教師和漆工,還跟村醫學過注射,能自己給常因低血壓暈倒的妻子打針,但妻子生病后,他再沒有時間出去工作過,除了出外采草藥、買藥,基本上寸步不離。為給妻子治病,他四處尋求偏方,詢問草藥的生長地點。從2007年到現在,他翻遍了東川、安寧和石林的30多座山,為妻子挖了30多種藥。
“到石林那么遠的地方采藥,旅館都舍不得住,就在石林的大石頭后面一夜一夜的睡。有一次突然腳下一滑,摔了下來,一根刺戳進了他的額頭,他不得不到東川區人民醫院住了一個月的院,用去一千多元醫藥費。
不僅如此,為了不讓妻子再次受到藥物的傷害,挖回來的草藥,在不確定有沒有毒的情況下,肖興明都要先嘗了以后才煮給妻子喝。
不僅沒錢治療,還欠債十三萬,無奈之下,肖興明妻子只能在家由全家人輪番照顧她,73歲的老母親放棄治療臉部5厘米的皮下腫瘤,兒子輟學回家,只為了讓她得到細微的照顧。肖興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實在沒招,他就到處打聽土方法,聽到哪里有特效藥,就翻山越嶺,上高峰,攀懸崖,找回各種草藥,回來煮給妻子服。“家里買鹽巴的錢都沒有了,沒的辦法了只能去挖藥了,只要哪個醫生說什么藥好,可以治癌癥,就打聽哪里有,不管在哪里我都去挖,挖過三十多種草藥呢,有些地方么危險得很,現在想想都害怕,很多人都不敢去呢,一摔下來就沒命了,不過只要能把我妻子治好,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真情感天動地
日子就這樣循環反復,每天他都要抱起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扶著她坐在一個墊滿棉絮的凳子上,幫她接大小便。然后,端來溫水為她洗臉,梳頭,扎起兩個小辮子。洗漱完畢后,肖興明喂妻子喝下一天中最重要的食物——一杯溫熱的豆奶。然后讓孩子照顧著他,自己才去山上挖草藥,去做一些地里的農活。
“我哥這種行為么在我們村里面么沒的,真的沒的,辛苦得很呀,有些一夜到亮的,招呼妻子,我的媳婦也是瘋了五個月了,論照顧么如不得他,就說對媳婦這塊了嘛,我們都佩服他,太佩服了。”鄰居王大紅豎起拇指說。
曾經跟他去挖過兩次草藥的大女兒肖順慧心有余悸地說:“有一次我跟他去采藥,來回走了八個多小時,就在村子背后的大山上,那些山里都沒有路,陡得很,摔下來就沒命了!每次爸爸出去挖藥,我都擔心得很……”
在草藥的維持下,劉作珍的病情一直比較穩定。去年7月,她的病情突然急劇惡化,體重從72公斤銳減到38公斤,身體脆弱不堪。為了緩解她的痛苦,她的主治醫生王朝能把她的止疼藥杜冷丁換了,換成效果更好的嗎啡。
嗎啡的鎮痛效果明顯,但服用3片就會上癮,必須拿著主治醫師簽名的紅處方購買,每次最多買6片。按一天2片的計量,每隔3天,肖興明就要下山,坐公交車到東川城區買藥。
嗎啡每6片49.9元。這個價格對肖家——這個幾乎沒有經濟來源,而且還有10萬元外債的家庭而言,太貴了。再加上必須服用的另外兩種藥,他大概算了下:“每天的藥費將近30元。”
沒有他我活不到現在
肖興明說,1986年他阿旺鎮三家村代課時,認識了妻子劉作珍。戀愛5年后,有情人終成眷屬。
為了養家糊口,肖興明還在寒暑假期間,跑到昆明當漆工。在女兒肖順慧的眼里,20多年來,父母從未吵過架。“我爸聲音大點的話,我媽就不說話;我媽聲音大的時候,我爸也會不說話。”
生病前的劉作珍,皮膚白皙,扎著一根齊腰粗的麻花辮子。因為化療,她失去了一頭濃密的黑發。現在她頭發掉得厲害,手臂虛弱得無法抬起。肖興明每天幫她扎辮子,額前的劉海用黑色發卡固定在右側。
“他對我好……這么多年……沒有他……我活不到現在。”拉著肖興明的手,劉作珍低聲說。
六年來,太多的艱難困苦把肖興明磨得太累了,他也一次次想要過放棄,可是,心底的愛卻總能把他冰冷失望的心捂暖,讓他堅持下來。“朋友曾勸我放棄,偶爾我也想過。但最終我還是堅持下來,除非是我真的走投無路了,我可能會,不過我現在就是想社會上的好心人幫助,畢竟只要能讓她多活一天,我也會幸福一點。
肖興明的故事經當地媒體報道后,一家好些的企業為他捐款3萬元,讓他暫時緩解了一些經濟壓力,阿旺鎮政府幫助他們解決了一些生活上的困難,東川區民政局為他們家五口人辦理了低保。(記者 李映青 通訊員 唐啟榮 )
實習編輯:范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