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迪慶完善寺院管理 著力打造全國最穩定藏區
魯茸江初說:“如果沒有藏族民眾的幫助,東竹林寺不可能那么快重建。五年的努力,嶄新的大殿落成,而過去的二十多年里,東竹林寺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僧侶們的住宿條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很多康參都是獨立的兩層小樓。”
同樣,僧人們也會在大災大難之際施以援手,幫助周圍的鄉親們。今年8月31日以來,迪慶州連續發生地震,德欽縣、香格里拉縣的很多村子受災,東竹林寺僧人登巴及增捐出2萬元,300斤肉,100件礦泉水來賑災。松贊林寺也舉行了法事,為遇難者念經,同時募集近24萬元資金投入抗震救災中。
“隨著經濟的發展,當地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寺院的香火也越來越旺。而我們也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為他們提供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幫助而已,”魯茸江初告訴記者。
魯茸江初介紹說,寺廟的僧侶經常教育當地信佛群眾,盡量少到山上砍伐木材,從而更好的保護日益減少的植被?!胺鸺抑v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正是與佛教精神契合的做法,所以僧侶到群眾中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取得很好的效果”魯茸江初說。
設立管理局(科)的目的是更好的服務各個寺廟,讓僧人們能更全心全意地研習佛經,迪慶州宗教局局長七林告訴記者。
與管理局對應的是各個寺廟中建立起來的寺管會。東竹林寺400多僧人,每三年選舉出德高望重的12名僧人進入寺管會,管理寺內日常事務。
2010年之前,為了給僧侶們一個學習修行的安靜環境,東竹林寺禁止汽車、摩托車進入寺廟,但是隨著寺廟范圍不斷擴大,來往人數不斷增多,有人提議應該允許方便快捷的汽車駛入寺廟外圍。于是,全寺廟僧人開會討論并投票,最終統一意見,從此改變了當初的規定,魯茸江初告訴記者。
三 、溝通形成默契 交流促進管理
在溝通過程中,寺院管理局和僧人之間還是經過了磨合的過程。松贊林寺管理局辦公室主任馬濤告訴記者,為了方便服務僧侶,當初他們把管理局工作人員的姓名和手機號碼打印出來,貼在各個康參的大門外,僧侶只要有事,可以直接拔打該管理人員的電話。后來大家熟悉了,所有工作人員的電話都在僧侶的心里。
2009年底,松贊林寺的大殿需要重新修繕,為了牢固,符合抗震要求,根據新的建筑條例,需要用更多的水泥、鋼筋等材料。然而,根據傳統的藏式風格,僧侶提出要木質結構的建筑。因此,云南建筑設計研究院的專業設計人員和僧侶之間產生了不同的意見。一邊是新的標準,一邊是僧人的傳統意識,該怎樣定奪呢?寺廟管理局多次組織雙方開會,在經過30多次的商談后,仍然得不到解決。最終,馬濤和他的同事們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專門請來一位藏族傳統建筑師,重新糅合方案,最終才使得建筑標準和僧人的要求同時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