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地形導致雷擊頻發
為什么“雷神”頻頻造訪這個小山村?2008年6月,富陽氣象局組織專家來到駱塢村實地勘測。
專家發現,三面環山的地形是引雷的基本原因。村莊坐落于“鍋底”一樣的盆地正中,暖氣流從南面進入,遇到迎坡面被迫抬升。抬升過程中,冷熱空氣產生上下對流,形成雷暴云團,從而產生雷暴。而一些人家的房前屋后有不少幾百年樹齡的古樹,古樹高聳繁茂,也容易引雷。
那么為什么10年前并沒有這么嚴重的雷擊,只是近幾年開始才多起來了呢?“這幾年村民家中富裕了,家里的電器設備明顯增多,電器沒有防雷設施最容易遭受雷電感應,房屋也越建越高,所以引雷點也隨之增多。”富陽氣象局的專家分析。
3座鐵塔建好,“雷擊村”帽子摘掉
分析出原因,解決起來就好辦了。就像給房屋裝避雷針一樣,富陽氣象局的專家準備給駱塢村也裝上“避雷針”。
就在金愛蓮家房子后面的半山坡上,我看到了一座白色的鐵塔高高地聳立在路邊,塔高25米,鐵塔上還掛著防雷警示牌,告訴大家一旦有雷雨天氣該怎么防雷避雷。富陽氣象局工作人員介紹,2008年下半年,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一共投資10多萬塊錢,在村子的東、西、北三面制高點,分別建造了一座鐵塔,一旦有雷雨天氣,就能通過這3座鐵塔把雷電引入地下。
同時,在路旁設立氣象預報預警電子顯示屏和防雷知識宣傳欄,制定防御雷電災害應急方案,落實防雷安全員、信息員,新建住房要求安裝防雷裝置,像變電房這樣容易遭受雷擊的地方懸掛防雷安全警示標志。
據村民反映,到現在為止,駱塢村沒有發生過一起雷擊事件。經驗收達標,省防雷辦命名該村為全省首批“防雷安全示范村”,本月,全省首個農村氣象防雷宣教基地也落戶這里,“雷擊村”的帽子終于摘掉了。
為什么雷電發生在農村更容易造成嚴重的后果?
水系較多、山水交錯、容易發生強對流天氣當然是重要原因,更為關鍵的是農村的防雷設施和城市相比,往往比較落后甚至缺失。
“城市新建建筑物驗收交付前,避雷設施是必須要經過驗收的。但是在農村地區,沒有這方面的強制性規定。老百姓在造房子的時候不知道或者不愿意給自家的房子安裝相應的防雷設施。”富陽市氣象局副局長王華卿建議,農村的朋友最好是從建房初期就著手規劃。目前浙江省內大部分氣象局都編制了通俗易懂易操作的《農居房防雷裝置設計與安裝技術指導書》并下發到了各鄉鎮,農村的朋友在建房時可用來參考。
來源:浙江在線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