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油畫……歷史畫面逼真重現
那么與老館相比,在展陳歷史的手法上,新館會有哪些變化呢?
記者走進新館序廳,迎面而來的是一艘銅制的南湖紅船雕塑。大廳頂上,一枚巨大的中國共產黨黨徽閃閃發光,光彩奪目。
紅船兩邊,是圓弧形的浮雕,從圓明園遺跡到五四運動,展現了在中國共產黨建黨前,中國革命先驅們為振興中華而奮斗的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畫面。
隨著工作人員的指引,記者從左邊入口開始了“中國革命之旅”。
記者發現,與老館相比,新館除了運用雕塑外,還更多地采用了油畫、場景、多媒體系統、三維立體影像等新手法。
歷史展陳,一般少不了圖片資料,而記者在新館看到,這里展出的不少歷史場景是用油畫作品來體現的。如太平軍金田起義、南陳(陳獨秀)北李(李大釗)相約建黨等。這些藝術品,讓整個展覽顯得新穎別致。
另外,展廳里尤為奪人眼球的是一艘“南湖紅船”模型,這艘模型是完全按照紅船1∶1的比例復制而成的。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紅船模型還采用了高科技幻影成像的方式,逼真地再現了中共一大的情景。“讓我們喊一遍口號吧!記得聲音要輕一點。”“嗯!”“中國共產黨萬歲!”黨剛成立時一大代表們的激動心情,宛在眼前。
一座展館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復興史
新館另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展陳歷史深度延伸。
在新館,展陳主題包括《開天辟地》和《光輝歷程》兩大篇章,以“開天辟地——中國共產黨誕生”這一歷史事件為核心,以黨的“一大”為重點,向前延伸至中國近代史,向后一直延伸至黨的十七大。可以說,整個新館,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復興史。
此外,在展品上,新館與老館也不可同日而語。在老館中,展出的展品只有幾十件(組)。而新館內,此次展出的歷史實物共有800多件(組)。
無障礙通道、臨時休息座椅……新館設計更人性化
探營期間,記者還留意到了新館內外的一些設計細節,跟老館相比更具人性化。
南湖革命紀念館老館由于各種原因,在設計時難免存在缺陷。如進館前,需要走不少臺階、館內衛生間較少、供游客臨時休息的座椅欠缺等。
而在新館,這些細節全部得到了改進。為了方便殘疾人,新館館門左右兩側建了多條無障礙通道;展廳的每一層還均設有干凈、寬敞的男女衛生間;此外,參觀者若累了,每層展廳還設有臨時休息座椅。
來源:錢江晚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