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程”壓力增
一切關于美債危機的恐慌,都不過在表明,世界經濟仍然處于復蘇之中,心跳仍然“脆弱”。
這種判斷足以解釋浙商對美債危機的淡定,也引出浙江外貿企業的真正擔心所在。“與美債危機相比,我更關注當前的銀根收緊、原材料上漲、勞動力緊缺等問題。”前述“凱喜雅”高管告訴記者,在他看來,目前外貿企業面臨的形勢要比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更嚴峻,因為當時有全球性的刺激政策,而今年,因為銀根收緊,能從銀行正常融資的“凱喜雅”,一年新增財務成本就有三四千萬元,遑論融資難的中小企業。
上半年浙江出口的增速曲線圖,佐證了這位高管的觀點。統計顯示,上半年浙江省外貿出口1004.9億美元,同比增長22.3%,分別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底回落了17.4和13.4個百分點。累計增速比前4個月、前5個月分別下降3.8和2.3個百分點。業內人士指出,由于6、7、8月正是傳統外貿出口的旺季,也就意味著下半年出口增速可能會繼續走低。
訂單的情況也是如此。省商務廳監測系統數據顯示,前4個月各單月重點聯系企業出口訂單同比增長及持平的比重一直維持在80%左右。但5月份出口訂單情況出現短期明顯回落, 6月份再次小幅下滑,盡管仍遠高于2009年金融危機時的水平。這些數據表明,雖然浙江省出口增長的基本面仍是穩定的,但下行壓力也在增大。
世界充滿不確定因素,但好在浙商從來不乏“靈活應變”。貝金華透露,“公元”目前正在籌備在美國設立工廠,通過整合中美兩國的優勢實現出口增長。而張健兒信心更加充沛,本月就將進行“智能氣門嘴”試生產的他,不僅對美國市場的前景躊躇滿志,也開始組建國內銷售團隊,冀望通過新產品徹底改變只會做出口的“舊形象”。
來源:浙江日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