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ull Coverages>China>發展中的長春>長春文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灑辛勤汗水育藝苑新苗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梅河市周艷舞蹈學校的排練場內,一群穿著東北農家娃服飾的小姑娘翩翩起舞,一位舉止干練的女教師認真細致地觀察她們的一招一式。這群可愛的“農家娃”所表演的正是在10月初舉辦的“首屆中國少兒舞蹈藝術節”舞蹈比賽中榮獲金獎的舞蹈———《拾稻穗》。而那位老師就是此次獲獎作品的編舞老師,也是周艷舞蹈學校的創辦者周艷。周艷告訴記者,舞蹈《拾稻穗》的靈感來源于她平時對生活的理解,展現的是東北農家娃娃在秋收撿稻穗時,在田地里嬉戲追逐,互助互愛的場景,從服裝到舞蹈動作都極具東北特色。談及“首屆中國少兒舞蹈藝術節”,周艷激動地告訴記者:“這是我和學生們第一次參加全國范圍的舞蹈大賽,當聽到我們節目獲金獎時,我哭了,家長與學生們也哭了。” 回想起初辦舞蹈學校的情景,周艷感慨萬千。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學習舞蹈,1997 年,周艷辭去了在藝術團的工作,向人借錢與丈夫共同創辦了一所舞蹈學校。周艷告訴記者,她辦校的宗旨就是:一切為了孩子,讓他們成才! 為了讓舞蹈教學生動活潑起來,周艷在每節課之前,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備課,參考各種有關舞蹈的書籍、影碟、錄像帶……仔細揣摩,吸取各家之長。一有學習的機會,她更是苦心鉆研,每年她都會到北京等城市參加進修,去大型的舞蹈班觀摩,學習經驗。 在探索過程中,周艷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在平時教學中,她把學科性課程與活動性課程緊密結合,訓練中突出形體基本功和情感訓練的有機糅合,以促進兩種素質的良性互動和穩步提高。并且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周艷把授課內容、班級分配分為大、中、小三個等級,因材施教。 周艷是嚴師,又像一位“慈母”。結婚六年多的周艷一直到現在也沒想生小孩,她把所有的精力和情感都投入到工作中。在她的眼中,她的學生都是她的孩子,她的寶貝。為了能讓更多的孩子學習舞蹈,周艷還接受了離梅河市中心有二十多公里遠的一家幼兒園的舞蹈教學工作,并讓一些家里有困難的孩子免費參加學習,還給他們買新衣裳穿。數年來,無論時間多晚,無論身體多累,周艷都要等到家長來接孩子們回家,才會放心。她怕孩子餓,還不時地準備一些孩子愛吃的東西。 周艷以她的愛心換來了孩子們對她的敬愛,以她的責任心贏得了家長對她的信任,以她的教學水平博得了專家們對她的認同。七年來,周艷舞蹈學校自編自導的少兒舞蹈節目多次參加梅河市舉辦的各種大型晚會,在省內各種舞蹈比賽中多次榮獲一等獎,同時為國家級專業院校輸送了許多優秀的舞蹈人才。 (來源:長春日報)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