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

能源咨詢公司PFC Energy發表的石油行業報告顯示,日益流行國有化和不斷加劇的資源民族主義,正成為全球石油供應的主要長期威脅。
這份報告強調指出,在石油領域,市場決定權正在向國有石油公司轉移。跨國公司擁有或可開采的石油資源不到全球的10%。
資源民族主義限制了跨國石油公司獲取資源的能力。全球需要新的產能來替代正在迅速枯竭的現有資源,但由于資源民族主義,加上國有石油公司未能將利潤再投資于生產,限制了開拓新產能所需的資金。
PFC Energy董事長羅賓?韋斯特(Robin West)表示:“問題并非全球石油正在耗盡,而是石油產能正在枯竭。”
PFC Energy的研究顯示,政治因素正在限制墨西哥、委內瑞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俄羅斯的產能增長。沙特阿拉伯也正限制產能擴張,而且與其它國家一樣,其中原因也在于主動限制,而非因為管理挑戰。這7個國家占全球石油儲量和全球原油產量比例分別為65%和45%。
1961年以前,全球石油行業可以投資于任何國家(除了前蘇聯和墨西哥)。后來,該行業被逐出了中東和委內瑞拉。跨國石油公司的投資目標隨后轉向了北海、阿拉斯加北坡和海上。但北海和阿拉斯加的油田正趨于成熟老化,主要石油生產商的產量也在下降。
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首席執行官吉姆?穆維(Jim Mulva)表示:“鑒于跨國石油公司獲取資源的能力更為受限,這可能會造成供應緊張。”然而,跨國石油公司幾乎無法改變這一現實。穆維表示:“對于跨國石油公司而言,獲取資源是一個真正的挑戰。”
(作者:希拉?麥克納爾蒂(Sheila McNulty) 譯者/梁艷裳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