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大幅度的人民幣升值會對中國的經濟帶來負面沖擊。”吳儀說,她表示,中國將繼續按自身的步調來逐漸推進匯率改革。
當地時間24日,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華盛頓出席一個有多個美國企業行會參加的晚宴上發表講話時指出, 人民幣匯率并非美國貿易赤字的成因,人民幣大幅升值會對中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此前也表示,在升值速度上,中國已“盡力而為”了。
“大幅度的人民幣升值會對中國的經濟帶來負面沖擊,”吳儀說,她表示,中國將繼續按自身的步調來逐漸推進匯率改革。在此次會談前,中國再次宣布擴大匯率波動區間。相比2005年7月匯改以前,人民幣對美元已升值超過8%。
吳儀指出,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會傷害兩國之間的關系。她表示,中美貿易順差中有85%左右來自在華經營的外資企業。
吳儀還表示,隨著中國不斷采取措施逐步擴大內需,到2010年,中國有望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吳儀說,擴大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也是中國經貿政策的重要內容。當前,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升級加速,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有著現實的和潛在的巨大國內市場。
她說,預計到2010年,中國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商品進口額約1.2萬億美元,服務商品進口額將超過2000億美元,國內市場規模接近5萬億美元。
在此前華盛頓之行期間,吳儀一行不僅與美國財長保爾森及十多位美國政府部長就金融服務、 能源、環保以及航空等廣泛話題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對話,還受到美國總統布什在白宮的接待。此外,在保爾森的安排下,吳儀還與部分美國國會議員進行了交流。
對于此次雙方通過第二次戰略對話獲得的重大成果,特別是在金融開放方面的舉措,中美雙方都給予了高度肯定。吳儀表示,中美本次對話就事關中美兩國全局性、戰略性、長期性的經濟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并且兼顧了當前中美經貿關系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取得了一些具體成果。保爾森則將此次對話的成果稱為“長遠戰略道路上的路標”,并表示這些最新進展為中美關系在正確的軌道上發展確立了信心。
保爾森說,在中美貿易關系緊張、顛簸之際,他和吳儀的共同努力有助于解決分歧,維持中美經濟關系。
美國總統布什也對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取得進展表示祝賀,并強調兩國在有著廣泛共同利益的大背景下,也存在一些分歧,但重要的是要有戰略經濟對話這樣的好機制,通過對話討論面臨的問題并取得成果。
不過,美國國會方面仍有一些唱反調的聲音。出于政治目的,一些議員繼續大肆炒作人民幣匯率問題。此次對話剛結束,又有少數議員開始推動針對中國的貿易報復議案。
■新聞觀察
對話只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就在中美第二次戰略經濟對話剛剛結束、中國代表團還未離開華盛頓之際,美國國會再度傳出針對中美貿易的“噪音”。專家表示,中美貿易爭端頻發的根本原因還在于兩國的貿易失衡。因此,建立戰略對話機制只是一個開始,兩國都應從實處著手,共同實現經濟和貿易再平衡。
國會噪音再起
在保爾森23日中午剛剛宣布中美第二次戰略經濟對話結束不過3小時,美國參議院國際貿易與金融小組就發起了一個針對人民幣匯率的聽證會,討論通過一個新議案,允許美國企業以人民幣匯率低估為由申請向中國出口商征收新的關稅。
此前一天,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也表示要考慮允許美國企業申請對中國產品施加新關稅。而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蘭格在與吳儀會談后也對記者表示,他的委員會也會考慮類似的措施。
“我承認此次戰略對話的確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還不足以阻止美國國會繼續推動針對中國的匯率制裁案。”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24日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傅強恩也對上海證券報說,中美貿易順差居高不下,人民幣匯率并非主因,而是其他亞洲經濟體在過去10年間的生產向中國轉移,同時也將這些經濟體對美國的順差轉移到中國。
貿易戰可能性不大
“盡管如此,我認為中美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美國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國際經濟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羅迪(Nicholas Lardy)對上海證券報說。
本周在被CNBC電視主持人問到中美會否發生貿易戰時,美國財長保爾森就表示,全球化帶來的競爭加劇以及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美國國內出現了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情緒。但他表示,自己更看重美國的企業和工人從對華貿易中獲得的利益。
中美需要同時行動
雖然中美貿易出現嚴重問題的可能性不大,但專家也提醒說,只要中美兩國各自的貿易失衡依然存在,貿易保護的風險就不能忽視。從這個角度說,兩國都必須從根本著手再平衡經濟。
國際經濟研究院的羅迪指出,從根本上來講,美國的問題在于消費過多,而中國則恰恰相反,是消費過少。
羅迪表示,最有效地解決失衡的途徑,最好是中美兩國同步采取措施解決各自的問題。
“就我看來,美國在提高國內儲蓄方面至今幾乎沒有任何行動。”大摩的羅奇說,他的建議是,美國政府可以考慮減少預算赤字以及征收銷售稅。
對于中國,羅迪建議可以從增加政府消費(除投資外的開支)、對國企征收紅利稅以及加快利率市場化。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