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對北極領土主權歸屬問題興趣濃厚的挪威、加拿大、俄羅斯、美國及丹麥5國外長5月28日齊聚格陵蘭島商討決絕歸屬之爭。不過在談判桌上,各方“野心”均有所收斂,沒有達成外界擔心的“瓜分北極”具體方案,反而承諾愿意協調各自立場,就保護北極環境展開合作。
據法國媒體報道,5國外長會議在閉幕時發表聲明說:“我們將根據國際法采取措施,保護北冰洋脆弱的環境。我們計劃通力合作,包括通過國際海事組織加強現有舉措,同時研究新方法來提高海上航行的安全,同時降低船只對北冰洋帶來的污染?!?/p>
這是北極周邊5國首次舉行部長級會談,目的是為了緩和近來因北極歸屬問題產生的緊張氣氛。5國還承諾在互信和透明的基礎上加強合作,其中包括北極科考。瑞典外交大臣卡爾?比爾特對會談結果表示歡迎,甚至給出了“北極競賽已經取消”這樣的積極評價。
——相關鏈接:五國的北極之爭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一國可以對距其海岸線370公里以內的海域擁有經濟專屬權。由于尚無證據表明任何一國大陸架延伸至北極,因此北極點及附近地區不屬任何國家,北極點周邊為冰所覆蓋的北冰洋被視為國際公海。
1961年《南極條約》生效,凍結了各國對南極主權的爭奪。但有關北極問題,時下尚無類似條約。北極地區周邊各國多在相關地理概念上做文章,導致領土爭端事件頻發。
比如丹麥正在搜集證據,希望證明北極羅蒙諾索夫海嶺與格陵蘭島連在一起,為丹麥對北極資源擁有合法權利提供依據。
俄羅斯官員2007年10月稱,俄羅斯“北極-2007”科考活動已搜集足夠證據,證明羅蒙諾索夫海嶺和門捷列夫隆起從地質角度上講是東西伯利亞大陸板塊的延伸,期望以此證明北極的羅蒙諾索夫海嶺是屬于俄羅斯的專屬經濟區。
俄方這輪科考活動的高潮是,俄國家杜馬副主席奇林加羅夫去年8月2日率領科考隊員乘深海潛水器從北極點下潛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在洋底插上一面鈦合金制造的俄羅斯國旗。
俄羅斯的這一舉動引發了新一輪北極競賽。美國隨即派出科考隊前往北極地區,加拿大宣布計劃在北冰洋水域建設軍事訓練中心和深水碼頭。
近年圍繞著北極問題而出現的爭端還包括:加拿大和丹麥2004年因一個叫做漢斯的北極小島發生激烈爭執,挪威與俄羅斯在北極地區邊緣海巴倫支海海域劃分問題上存在爭議,俄羅斯和加拿大兩國在誰擁有從北冰洋沿岸到北極點部分地區的主權問題上存在紛爭。
(韓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