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理一新的深海潛水器
環球在線消息:海軍某試驗區裝備技術含量高,試驗保障任務重。近年來,該區加大科技管裝力度,運用資訊技術解決科研與試驗裝備管理的重點、難點問題,全區科學管理的數位化水準大幅提升。該區從十年前海軍裝備管理的后進單位,一躍成為全軍先進單位。
·裝備資訊實現“一點清”
該試驗區裝備種類繁多,既有全軍通用裝備,又有海軍專用裝備,還有試驗專用裝備,加之駐地分散,對裝備進行系統管理十分不便。以往,機關業務部門瞭解全區裝備資訊,得靠基層單位一級一級制定報表,既耗時間又影響效率。
信息化豈能坐等?在黨委支援下,以博士馬國強為組長的攻關小組“破冰啟航”了。通過艱苦攻關,一套具有試驗區特色的裝備管理資訊系統問世了!該系統設置了查詢、管理、資訊發布等“四種功能”和“三種許可權”,裝備管理部門可通過該系統查詢全區裝備資訊,也可對裝備文書登記等情況實施網上檢查。
比如,艦艇裝備的日檢日志,系統設置只能當日填寫,不能事后補填。如果某單位未執行規定,系統資訊便可清楚顯示,這有效地促進了裝備管理制度的落實。該系統應用后,試驗區資訊化管理模式成為裝備管理的新亮點,受到海軍機關的肯定。去年底,該區被評為“全軍‘十五’期間武器裝備管理先進單位”。
·動態管理用上“黑匣子”
試驗區每年在外執行試驗任務的各種車輛多,執行任務時間長、路程遠、保障難度大。參加試驗保障的車輛到了試驗現場后,業務部門難以對其出車情況、維修情況等進行管控,安全存在不小隱患。
能不能嫁接技術手段自主創新解決這一難題?為此,試驗區多方籌措10多萬元,與地方科研單位合作,研制出了車輛管理監控及指揮調度系統。該系統由電腦網路系統、車載定位系統、數位化電子地圖等構成,通過在車上安裝一個類似“黑匣子”的定位裝置,對車輛駕駛有關的行為實施即時動態跟蹤管理。該系統既可對車輛的“健康”狀況、器材油料消耗、訓練考核等情況進行數位化管理,也可在全國范圍內同時對近300臺車輛進行指揮調度,較好地解決了以往車輛出營門管理難的問題。
·培育科學管裝“明白人”
某所實驗室有個600米深水壓力罐,對這個“寶貝疙瘩”,全所上下平時無不呵護有加,唯恐管理上出現問題,影響試驗。然而,擔心的事終于發生了:在一次裝備檢查中,他們發現壓力罐內壁竟然生了銹。按理說管理上應該沒有問題,為何出現這種情況?對此,官兵們百思不得其解。沒辦法,只好請工業部門專家前來“把脈”。結果令大家有些意外:壓力罐表面刷的是普通油漆,進水加壓后水分子滲透到了油漆膜里層造成生銹。改用專家推薦的油漆后,問題迎刃而解。如此簡單的問題,為何要請專家才能得到解決?“壓力罐”事件讓試驗區人汗顏:提高裝備管理人才的素質比改進管理手段更為緊迫。
隨后,該試驗區投資組建了艦船修理所,并以此為依托建立了艦船維修培訓基地,為各單位培養、輸送維修專門人才;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每年選送數十名科技干部到工業部門進行設備監造培訓,并邀請軍內外專家舉辦講座,培養裝備管理“明白人”;鼓勵官兵在裝備管理中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活動,推廣了諸如配電箱內放自制干燥劑、救生艇內安裝自制導水管等十個創新方法。近年來,該試驗區先后有40多項技術革新成果在裝備管理中得到推廣和運用,一大批響當當的裝管人才脫穎而出。(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