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如何應對中國的現代發展?希拉克的答案與中國威脅論者迥異,為世界特別是西方政壇吹進一股清新之風。
中國在快速發展,世人可以用中國威脅論的陳詞濫調恐人自恐,也可以用希拉克模式的積極回應利人自利。
希拉克鐘情東方,今生最推崇中國詩圣杜甫(據《希拉克傳》),來生最想當日本國手相撲。東方色彩也融入他的外交政策。從1995年首次當選法國總統起,11年間他對中國進行了四次國事訪問,對日本的國事訪問目前能查到的有三次,對印度為兩次。
中國誠然是希拉克進行國事訪問最多的亞洲國家,但并非希拉克生平以各種身份到過次數最多的亞洲國家。根據他今年早些時候對印度周刊《今日印度》的訪談,他至少到過印度六七次。去年日本內閣在線雜志引用小泉純一郎的講話說,希拉克是到訪日本次數最多的外國領導人,他以各種身份訪問日本的次數“有50次之多”,僅就任總統前就去了約40次。希拉克總共來過中國6次。
但毫無疑問,在亞洲,希拉克著墨最重的是法中關系。在他任職期間,法國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全面伙伴關系,第一個與中國展開戰略對話,第一個與中國互辦“文化年”。法國也是最先反對聯署反華提案、最早支持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的西方國家。在希拉克年代,法中關系公認進入了“歷史上最好時期”。
希拉克力行的建設性對華政策常被人稱為希拉克模式,不過具體含義模糊不清,似無清楚的詮釋。在筆者看來,希拉克模式的最大要素,不在于這位法國總統對中國之于世界的價值定位,而在于就如何應對中國現代發展這個全球熱議的大問題,他給出了一個明朗積極的答案。
中國現代發展對世界意味著什么?希拉克的說法并無太多新意——或者說,他的答案是幾乎已被公認的標準答案。希拉克說:“明天,中國將是世界強國之一,中國正在沿著符合其民族歷史及古老文化特性的道路前進,這不僅會改變中國的面貌,也會改變世界的面容。”“世界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
但是,如何應對中國的現代發展?希拉克的答案與中國威脅論者迥異,為世界特別是西方政壇吹進一股清新之風。希拉克本月25日抵華訪問當天,法國《費加羅報》刊登評論文章說:“愛麗舍宮強調,長期以來,法國國家元首‘確信,法國在未來世界中的影響和地位部分取決于法國與中國建立一種特別牢固的關系的能力’。希拉克在即將結束其第二任期時仍相信這一點。”
以“建立一種特別牢固的關系”為出發點的希拉克模式帶來豐碩成果。希拉克歷次訪華均滿載而歸,此次也不例外,兩國關系業已呈現政治經貿并重的格局。內容廣泛的戰略對話,導致“法中之間在重要國際問題上的觀點迅速接近”,共同致力于“建設多元的和平與和諧世界”;經濟領域的“實業伙伴”,使得過去10年間法國對華投資增長400%,今年上半年法國對華出口猛增30%,而民間經貿往來則開始逐漸趕超政府大額訂單。28日希拉克踏上歸程時,既帶回包括150架空中客車訂單在內的14項協議,也使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成為更加堅實穩固的兩國關系框架。
希拉克抵華訪問前夕,歐盟委員會公布了題為《歐盟與中國:更緊密的伙伴,承擔更多責任》的第六份對華政策文件,為未來歐盟對華貿易政策定下了“互惠”的基調。歐盟負責對外關系和貿易的兩位專員在《國際先驅論壇報》上聯合撰文稱:“歐洲和中國在加強合作和持久對話方面擁有共同的利益”,“在有效的多邊主義、國際和平和全球穩定方面有重大的利害關系”。不難看出,在歐盟的“中國戰略”中,希拉克模式的色彩正日益濃重。
中國在快速發展,世人可以用中國威脅論的陳詞濫調恐人自恐,也可以用希拉克模式的積極回應利人自利。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梅慕莊
(編輯: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