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人在舒服的環境待久了,有時候也會潛意識地認為全天下的人都如此這般地過活。就如同我,悠悠地泡上一壺功夫茶,尋個樹蔭納涼讀報,實在是神仙也不換的逍遙日子。只是,淡泊如常的一日卻突然被一篇豆腐塊大的文章驚出冷汗——山西忻州某小學的學生,竟然在“房頂經常往下掉土渣”的危房中上課,還由村支書代簽了“生死狀”——“危房內如有事故與房東沒有任何關系。”
“生死狀”,多么久遠的回憶,掐指一算,好像只有在英烈赴難的時候才被提及;還有就是電視劇里面的重病垂危,救吧,50%的幾率,于是簽個“生死狀”,搏個生存希望。但是讓幾歲的娃娃也簽“生死狀”,卻有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悲壯,讀書上課很可能變成要用性命來換的危險事!
小時候家境雖不好,但好歹我也有三寸瓦片遮頭,可以蔽風擋雨。直至某年臺風大作,風雨席卷而過,老屋變危房。之后雖然大著膽子堅持住了一個月,卻每天生活于恐懼中,不知老屋何時傾覆,惶惶不可終日,趕緊收拾包袱,逃難似地來了廈門。沒過半年,舅公來電,“老屋垮了,一個拾舊貨的住在里面,勸不走,砸死了。”
可以想見的是,山西忻州小學負責人和各級領導一定沒有如我這般灰暗的經歷。他們對于危房,永遠是等到“出事了,出大事了”,層層責任追查下來,罷官停職,才悔之晚矣。但是換個角度說,他們的運氣實在太好了,我的老屋一年不到就垮了,而他們的危房卻硬撐了6年,迎來送往數百名學生依然不倒。多虧沒倒!
只是,娃娃們仍在掉著墻灰的教室里上課,家長們仍在擔驚受怕中受煎熬。危房就像懸在他們頭上的利劍,不知何時就會突然剝奪他們的幸福。
如果說山西的小學只是典型的個案,那么河南濮陽無疑是另一個更為惡劣的極端。濮陽的危房改造領導小組成員利用公款出國旅游,還美其名曰“考察”,這幫領導實在是“太有才,太有財了”!有錢出國卻無錢整治危房,可見,他們的子女必定無一在危房中讀書識字。
危房何為“危”,恐怕沒有親身體會過的人永遠不會知道。有考察研究的功夫,不如請這些領導都進危房里小住幾日,“沒關系,跑得快死不了人!”(來源:環球人物周刊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