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wǎng)環(huán)球在線消息:長江首漂的記憶早已遠(yuǎn)去,當(dāng)時被中外媒體稱為“中國第一個女探險家”、“征服長江的第一位女性”的吉胡·阿莎,也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近期,隨著一本同名自傳《吉胡·阿莎》的出版,這個彝族女人再次成為焦點。
“不懂法文的阿莎成了法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她是成功的房地產(chǎn)商”、“她打了一場倫敦最激烈的離婚官司,損失了600萬英鎊財產(chǎn)”……
每一條關(guān)于阿莎的消息,都顯得驚心動魄而充滿傳奇。
初夏,在北京魏公村的韋伯豪家園,記者面前的阿莎,依然松散著一頭及腰長發(fā),藏青色的T恤很隨意地搭在牛仔褲上。客廳的沙發(fā)上橫著幾本書,最顯眼的是《圣經(jīng)》和《荒漠甘泉》。房間里的裝修充斥著現(xiàn)代氣息,而阿莎卻偏偏拖了把極不諧調(diào)的藤椅坐在旁邊。
“你可以隨便說,隨便問!”阿莎語調(diào)很高,微微上揚的雙眉仿佛在說,我曾是多么桀驁不馴。
金沙江畔的“打手”
“我是一個彝族女人,鷹的后代,出生在四川的大涼山”。特殊的成長環(huán)境造就了特殊的性格,讓阿莎之后走出的每一步,都與眾不同。
從小,在金沙江畔長大的她,生性好動,常給哥哥充當(dāng)“打手”。“七八歲就和男孩子打架,一開打就像亡命徒一樣‘非常投入’。那時大人們提起我總會嘆氣,‘那個女孩喲,跟男孩一樣。’”
中學(xué)畢業(yè),阿莎考上了警校,畢業(yè)那年只有18歲。剛剛進入公安系統(tǒng),阿莎就顯得特立獨行。“公安人員明令禁止?fàn)C頭,可我的頭發(fā)在當(dāng)時總是很洋氣,
描眉、涂口紅。”嚴(yán)肅古板的警服,在阿莎的搭配下變成了“特警服裝”——“小號上衣、特大號男褲、配一雙黑色的半高跟靴子;一副墨鏡,騎在摩托車上,活生生一個女特務(wù)。”阿莎神氣十足地向記者比劃著。
“彝族人住在高山上,就要像雄鷹一樣在天上翱翔,這是我骨子里就注定的。”雖然大機關(guān)里的工作穩(wěn)定,但阿莎卻早已有了“飛出去”的準(zhǔn)備。
一天,阿莎偶爾聽到新聞,中國長江漂流第一人堯茂書犧牲了,中科院四川分院準(zhǔn)備組織一支漂流隊。她一心動:真是好事,挺刺激的。于是,以去成都買衣服為由,頭也不回地走出了大涼山。
阿莎有刑警的“前科”,加上從小在男孩堆里摸爬滾打的底子,她在體能訓(xùn)練和測試中輕而易舉地過關(guān)。1986年,20歲的阿莎順利成為“長漂”隊員。
法國暢銷書作家
如今,再談起長漂,阿莎卻說,“如果放到現(xiàn)在的話,我肯定不去長漂了,活著是很不容易的”。
在長江6300多公里的漂流中,11個隊友的年輕生命消失了。親眼目睹隊友在水中打了幾個圈,轉(zhuǎn)眼就不見了,那一幕一輩子都忘不了。整個長漂中,最艱險的就是老君灘,“那里有個老君洞,一旦船被吸進洞,生還的幾率幾乎為零。我第一個鉆進去,里面是封閉的,空氣很渾濁。僅待了一分鐘,我就覺得自己要崩潰了。那種在密封環(huán)境下的心理恐懼感逐漸放大,讓我有一種被活埋的感覺。”至今,阿莎都不敢坐地鐵,因為她害怕那種封閉得讓人窒息的感覺。
但在當(dāng)年,阿莎卻是隊友眼中最有勇氣和活力的女性。長漂成功后,她被外國媒體稱為“最勇敢的女探險家”。“當(dāng)時覺得只要踮起腳尖,自己就可以觸摸到夢想。”于是,阿莎的夢開始延伸,她把之后的經(jīng)歷叫做——“新的長漂”。
她決定重新考大學(xué)。在準(zhǔn)備高考的日子里,阿莎將“長漂”經(jīng)歷寫成文字,刊登在了《中國青年報》上。沒料想,這讓阿莎一夜成名,被中央民族大學(xué)破格錄取。
對于命運的一再垂青,阿莎似乎每天都有遇到驚喜的預(yù)感。一個偶然的機會,她遇到了法國大使館的文化參贊。在上世紀(jì)80年代末,和一個外國人談戀愛,讓阿莎覺得很新鮮。在環(huán)境優(yōu)雅的餐廳,一個法國男人巴結(jié)地看著阿莎拆開自己送的貴重禮物,服務(wù)員們眼中的羨慕也能讓阿莎“幸福”很久。
在法國男友的溫柔漩渦中,阿莎壓根就沒去想自己需要什么,自己是否真正適合這份感情,就被男友帶到了法國。
在巴黎,阿莎將自己的長漂經(jīng)歷完完整整地記錄下來,寫成了《揚子江的女兒》一書。幾經(jīng)波折出版后,一夜之間她便以暢銷書作家的身份成了法國的新聞人物。巴黎的時尚雜志、電視臺,甚至周邊的法語國家瑞士、比利時的報紙上,都出現(xiàn)了這個彝族女子的身影。那一年,阿莎只有26歲。
英國百萬富翁
成了名人的阿莎,總是衣著光鮮地出入各種酒會,她覺得自己就生活在小時候憧憬的“貴夫人”生活中,直到遇見真正為她披上婚紗的男人。
阿莎后來的丈夫是美國人,叫凱文,認(rèn)識阿莎時,他在巴黎做陶瓷。“第一眼見到凱文時,眼前一亮,這不就是活脫脫一個小時候崇拜的美國明星嗎!”
很多朋友奇怪,阿莎原來的法國男友什么都有,為什么要選擇一個沒有固定工作的美國男人。阿莎剛和凱文在一起時,兩人租住的房間連梁木都看得見。法國人一到中午就會把還能用的舊東西放到門口,阿莎家的家具大都是這樣從大街上撿來的。感情在最初總是看起來很完美,即便有些盲目,即便物質(zhì)貧乏。
婚后,阿莎鼓勵丈夫去進修,又翻出原來在一次宴會上結(jié)識的UBS倫敦銀行總裁的名片,幫丈夫找了第一份工作。
阿莎自己也沒有閑著,她謀劃著擁有自己的房子。她看中了劍橋最高檔社區(qū)的一棟房子,當(dāng)時市價45萬英鎊,約合600萬人民幣,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小兩口可以承受的價格。
但她并不死心,便和丈夫裝成有錢人去看房,房主竟然答應(yīng)他們分期還款。就這樣,阿莎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處房產(chǎn)。這也讓她的膽子大了起來。她不顧丈夫的反對,用第一處房產(chǎn)做抵押,貸款買了第二處房子,連買帶重新裝修花了23萬多英鎊。出租一年以后,賣得了35萬英鎊。阿莎說,買賣房產(chǎn)她有自己的秘方。“我買了房子之后,想的不是怎么很快賣出去,而是把房子按照自己要長住的考慮精心裝修。如果一開始就想,我要賺錢,什么都偷工減料少花錢,這樣就絕對賣不出去,賣不出好價錢。”
憑著眼光和膽量,她把自己倒騰成了小有名氣的房產(chǎn)商。最多的時候,光在倫敦就有10套房子,美國和比利時也有她的房產(chǎn)。
回歸大涼山
然而,上帝是公平的。在經(jīng)歷了諸多成功之后,開始體會到生活的不完美。阿莎親手培養(yǎng)出來的銀行家丈夫。由于移情別戀,將他所熟知的金融手段用到了極致,通過資產(chǎn)轉(zhuǎn)移等方法,侵吞了阿莎多年來辛苦積攢下的600萬英鎊財產(chǎn)。最讓阿莎痛苦的是,他還奪走了女兒的撫養(yǎng)權(quán)。
苦心經(jīng)營了15年的家庭,轉(zhuǎn)眼間在自己面前倒塌,阿莎萬念俱灰。正是倫敦的寒冬,阿莎孤獨地穿過公園。那時,她想到了那只躲在大涼山老家屋頂上的麻雀,她覺得自己很“可憐”。
一無所有的阿莎甚至找到法國的黑道人士,想花錢報復(fù)丈夫。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看到小女兒十分虔誠地向神祈禱,女兒說,“我想祈求上帝,能讓媽媽跟爸爸在一起。”頓時,阿莎覺得自己對丈夫的恨沒有任何意義。
阿莎放棄了報復(fù),也卸下了包袱。她回到了中國,在大涼山上租了200畝林地,種橄欖樹。累的時候,她也會反思曾經(jīng)絢麗光環(huán)下的自己,真實的幸福少得可憐。她后悔,直到婚姻出現(xiàn)危機時,她也沒有考慮如何去挽救這段婚姻。
在北京,阿莎的住所就在她曾經(jīng)就讀的中央民族大學(xué)旁邊,經(jīng)常還會回學(xué)校食堂蹭頓飯,“這讓我有一種回到了起點的感覺,挺好。”
阿莎說她過兩天就回大涼山,果園是她休養(yǎng)生息的地方。“只有靜下心來,才能看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想回歸平靜,為什么寫書?過去的經(jīng)歷是書商炒作的噱頭啊。”記者問。
“我寫書,就像旅行家整理行囊一樣。走得久了,背上的行囊太重,整理一下,卸下來一些,重新開始新的旅程。只此而已,別人的事不去管。”
阿莎說她的平靜,并不代表她沒有了夢想。她是彝族人,不可能停止飛翔。她還會爬上果園的橄欖樹,她也希望有一天能夠在自己的咖啡屋里欣賞路人平凡的幸福。
(來源:《環(huán)球人物》雜志 編輯: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