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 8月12日電 2016年上半年泰國出口總體仍呈年同比萎縮1.6%,因對主要市場的出口尚未出現穩定復蘇跡象。另外,泰國對潛在市場如柬老緬越的出口也同比萎縮高達3.8%,為近八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引發了柬老緬越市場潛力能否支持未來泰國出口實現可持續增長的質疑。開泰研究中心認為,出口萎縮狀況反映了大宗商品價格周期和結構性兩大因素的影響。自2015年底至2016年中,油價迅速下滑已直接對作為泰國對柬老緬越市場的主要出口產品的成品油出口價格造成影響。至于結構性因素,柬老緬越的經濟發展已有助于擴大其國內市場及制造業的發展,進而導致一些泰國產品如飲料和水泥的出口趨向放慢。不過,預計大宗商品價格周期問題將于下半年得到緩解,促使泰國對柬老緬越市場的出口呈現好轉趨勢。開泰研究中心預計,2016年全年泰國對柬老緬越市場的出口將年同比萎縮2.5%,為217.30億美元。不過,下一階段須注意將消費品和建材生產基地轉移至柬老緬越四國的趨勢,因這些均是原來必須依賴泰國生產和出口的產品。該生產基地轉移趨勢可能給泰國對這些市場的可持續出口造成長期性影響,為此泰國廠商必須調整自己以應對結構性變化所帶來的挑戰。
盡管對柬老緬越市場的出口可能于下一階段遭受到生產基地轉移造成的結構性影響,但對各國進行逐個分析后可發現,老撾仍是泰國的重要消費品出口市場,因其國內制造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且缺少多元化,導致從泰國進口比自己生產以滿足內需更加劃算。為此,老撾可算是泰國的重要出口市場,而與老撾對岸的泰國廊開府將成為支持出口增長的重要戰略地區,因可作為將產品從泰國口岸集散到老撾首都萬象和其他省的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