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廣場
2011年,紐約時報廣場(Times Square)迎來107歲生日。時報廣場的前身是朗埃克廣場(Longacre Square),1904年4月8日被正式命名為時報廣場,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時報廣場得名于《紐約時報》早期設立的總部大樓,位于西42街與百老匯大道交會處,現在《紐約時報》總部雖然已經遷移,但時報廣場的地位及名稱并沒有變化。如今,百老匯劇院、特色酒店、耀眼的霓虹燈廣告以及電視式的宣傳板已經成為經歷了100多年的時報廣場的標志。每年時報廣場都會迎來3000多萬名世界各地的游客。2004年4月7日,“時報廣場”迎來了它的百年華誕。在百年大慶的開幕式上,紐約億萬富翁市長彭博曾自豪地說“當你同國內或世界上任何人談起什么是紐約的時候,你可以說百老匯和時報廣場就是紐約。”
1883年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遷移至百老匯與40街口,帶動了劇院與餐廳的蓬勃發展,1920年電影藝術的崛起更為此地畫上一片彩虹榮景,然于1929年證券市場崩潰后跌入低迷的深淵,直至80年代,百老匯的風華才逐漸恢復,現在,這塊三角地區已再度成為紐約娛樂事業的聚光焦點。
《紐約時報》發行人阿道夫?奧克斯將該報的總部遷到第四十二街,當時稱為朗埃克廣場上的一座新建大樓里,之前這里是馬商、鐵匠、馬廄的集散地,當然不乏雞鳴狗盜之輩橫行。1904年12月,《紐約時報》選在除夕當天遷入該廣場的新大樓,并在午夜施放煙火慶祝,人們第一次在時代廣場上舉辦了新年狂歡活動。繽紛的煙花照亮了紐約的迎新夜,世上最著名的辭舊迎新狂歡就此延生,并年年相襲直至現今。每至辭舊迎新之時,都有超過50萬來自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人匯集于此,共度不眠之夜。
奧克斯成功游說了時任市長的喬治?麥克萊倫在當地設立地鐵站,并在1904年4月8日將朗埃克廣場正式更名為時報廣場。僅僅三星期后,第46街與百老匯交界的一間銀行的外墻,就出現了廣場上第一張廣告。
隨著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來臨,廣場氣氛出現轉變。時報廣場充斥著色情表演場所、通宵放映性愛映畫的電影院、以及售賣廉價旅游紀念品的商店。以后的數十年內,時報廣場被很多人視為危險的地帶。時報廣場繼而從1960年代到1990年代成為紐約市危險與敗壞的象征。有很多題材黑暗而具影響力的電影,如《午夜牛郎》和《計程車司機》等,其中不少情節都在時報廣場取景。
1992年,時報廣場聯盟成立,旨在透過團結當地企業的力量,改善該區的營商與衛生環境。時報廣場現在已經成為游客熱點的集中地,包括美國廣播公司節目《早安美國》的直播現場、 玩具反斗城,以及多家電影院。時報廣場也吸引了一些大規模的財金、出版和媒體企業在該區設立總部。駐守的大批警察改善了當地的治安。獲得新生的時報廣場無疑更安全、更被人接受,然而也有人指該區已經失去原來的光芒,被凈化為一個“迪士尼化”的廣場。
自1913年起,《紐約時報》不再于時報廣場上的大樓辦公,但其總部仍然在該區內。那座大樓一度被稱為聯合化工大樓,現在稱為時報廣場一座,更成為每年最后一天降球儀式的地點。降球儀式始于1907年1月1日,自此以后時報廣場更成為紐約市慶祝新年時的主要地點。現在每到除夕夜,數以十萬計的人群都會聚集觀看由Waterford Crystal出品的水晶球從高處降到地面,象征新一年的開始。伴隨著午夜鐘聲響起之時,寫有來自世界各地祝福和愿望的彩色紙條還將撒落在狂歡者身上。(來源:百度百科)
考考你
1. 他們常常爭吵,但很快就和好如初。
2. 說曹操,曹操到,她來了!
3. 好多國家都有出口補貼。
4. 激動過后,我設法平靜下來。
《所有美好的東西》精講之一 參考答案
1. As I have no money with me, I make a collect call.
2. The building wore a dilapidated look.
3. The sidewalks are bustling with people.
4. He leads a vagabond life.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陳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