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時尚:影視中的世界大戰
BBC新劇《戰前37天》紀念一戰100周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100周年,推動英國影視業再出相關精品。BBC新劇《戰前37天》剛播不久,就廣受英國乃至世界觀眾熱議。世界大戰在英國影視業中,有著永恒的保鮮度。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和贏家,卻又在戰爭中從如日中天走向夕陽西下,令英國社會對那段歷史,保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懷舊情結。著名導演、編劇和演員反復演繹世界大戰這個話題,從不同角度進行反思,反映當時英國人民受到的影響、英國社會發生的劇變
亂世中的情誼
去年在英國傳播記者協會獎頒獎儀式上連奪四項大獎的英劇《隊列之末》,隱隱有“榮譽之末”的意味。它由因福爾摩斯一角而被國際觀眾熟知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主演。主角是個信仰騎士時代傳統道德的紳士,博才多學,卻總被身邊人利用。妻子的不貞、父親的懷疑、好友的背叛,使正直隱忍的他成了大英帝國最聲名狼藉的人。他對一戰的敏銳預測,也無人重視。
這位被稱作“大英帝國最后一個正人君子”的男主角,心里清楚自己“更適合生活的年代是十八世紀”。化身“榮譽”的主角的境遇,折射出一戰前英國主流社會的腐化,預兆著國家不可避免的衰退。
獲得九項奧斯卡大獎、兩項金球獎大獎的影片《英國病人》中,一場和平年代會被譴責的婚外情,在二戰的戰火中卻顯得格外凄美動人。演技派帥哥拉爾夫·費因斯(Ralph Fiennes)飾演的匈牙利歷史學者,在撒哈拉沙漠中與有夫之婦燃起愛火,惹來災禍。二戰打響,他向盟軍士兵求救不成,反因名字被當作德國人抓了起來,只得用非洲地圖換取了德國人的汽油,駕駛著一架英國飛機返回,卻難挽佳人已逝。主角在戰亂中失去記憶,被當成一名“英國病人”。
這場不倫之戀,似乎是戰亂中的桃花源,卻又終被茫茫黃沙吞沒。人與人之間復雜的欲望、占有,似乎與國家之間的侵蝕互相映照,讓人辨不清是非,只是感到一絲無法挽回的絕望。
《故園風雨后》電影中的青年主角們站在布賴茲赫德莊園前
亂世中的貴族
一個莊園就是一個小世界,其中的變化折射出國運起伏。《唐頓莊園》這部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都在觀看的英劇,第一季主要刻畫了地道的西方老貴族生活,第二季中,一戰背景的展開,使莊園的命運直轉而下,人物面臨著不同的抉擇。
被拍成電視劇和電影的《故園風雨后》,講述的也是一座英國莊園的故事。一戰與二戰之間,平民小子查爾斯在牛津同學、侯爵之子塞巴斯蒂安的引領下走進布賴茲赫德這個貴族莊園。侯爵在一戰期間參加戰爭,戰后和意大利情婦在威尼斯同居,因為天主教的原因與夫人長期分居并未離婚。貴族和宗教是布賴茲赫德莊園上空的兩朵陰云,籠罩著一個充滿隱患卻獨斷專行的家庭。塞巴斯蒂安沉淪于酒精,漂泊于遠方尋覓解脫,客死異鄉;查爾斯卻繼續堅韌地成長,成為建筑畫家,繼而成為二戰中的一名軍官。當他再度回到布萊茲赫德時,大宅已是一片斷壁殘垣。
莊園的變遷,象征著舊世界的解體。有人與大英帝國昔日榮耀一起走向日落時分,有人則將它看做新的開始,抱著希望等待新的日出。
《失落的王子》中的小約翰王子
亂世中的王室
獲得奧斯卡四項大獎的《國王的演講》,講述了艾伯特王子,后來的喬治六世,克服口吃頑疾,帶領英國面對二戰的故事。戰前,國王成功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講,象征著英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依舊響亮,全國士氣高漲地參與到殘酷卻的正義的戰爭之中。
影片中,艾伯特王子提到一個13歲去世的小弟弟。這位約翰王子的短暫一生,從BBC制作的《失落的王子》中可見一斑。時間倒退回一戰前夕。善良可愛的約翰王子,因患有癲癇而被認為是低能兒。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代,他的出生似乎不合時宜,令王室蒙羞。于是,約翰被送到鄉下,身為王子卻似乎從未存在。遠離了都市和宮廷的約翰,卻似乎找到了真正的自由和快樂。在他的葬禮之后,還是少年的艾伯特王子說,這位小弟弟是“我們當中唯一被允許做自己的人。”
兩部影片,兩種基調,重現了兩位王子不為人知的故事,讓我們看到那時英國王室的不同側影,看到那些戰亂時代的成就與悲傷。
(責編:路西)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