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英電影推廣大使秦海璐
受官方邀請訪問英國的中國女演員秦海璐到訪BBC總部大樓,就擔任中英電影推廣大使、參演兩國合拍短片等話題接受BBC英倫網專訪。
曾贏得金馬獎、金像獎影后桂冠的中國話劇、影視演員秦海璐獲英國駐華大使館和英國旅游局邀請,目前正在倫敦訪問。
首次到訪英國的秦海璐以中英電影推廣大使的身份在這里專門做一個英國電影深度游,參觀了片場,并與《哈里·波特》(Harry Potter)和《地心引力》(Gravity)的制片人等知名電影人、在英國工作的好萊塢選片人會面。
秦海璐在BBC總部接受專訪時談到此行的原委:“今年4月中英簽署電影合作協議之后,英國電影協會(BFI)目前正在舉辦放映80余部影片的“兩岸三地百年電影光華”(A Century of Chinese Cinema)華語電影季,兩國希望有一個人能夠作為使者訪問英國,然后在中國推廣英國電影,同時把中國電影帶到英國”。
“最早英國方面找到我是關于一個短片的合作,開始的時候是找我主演,后來他們希望我能夠通過這部短片來擔任英國電影大使”,她說。
秦海璐介紹,這部短片講的是一個中國女孩與一個英國男孩浪漫異國戀的奇遇故事,有喜劇和部分懸疑元素,結局是開放式的,
短片將于7月在倫敦和愛丁堡拍攝,秦海璐已經與該片的英國導演托尼·法比安(Tony Fabian)見過幾次?!皩а莸弥乙彩蔷巹≈螅浅OM以诰巹》矫婺軌蚪o他建議,將在我走前就劇本深談?!?/p>
人文氣息
秦海璐此行還參觀了福爾摩斯博物館、諾丁山等影視劇拍攝地,還特意去皇家戲劇學院“朝圣”。“我覺得皇家戲劇學院無論從外表還是內部好像滲透著整個英國的歷史,看得出這里的帝國文化”。
“我在中央戲劇學院讀書的時候就特別想到皇家戲劇學院(RADA)留學,一直由于各種原因耽擱了,到有能力和時間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了年輕時的勇氣,可能割舍不下”,她告訴記者。
秦海璐在倫敦看到這里的建筑、人文氣息,包括走在街上的人都跟美國不同,“非常有傳統的影子”。
談到對英國電影的印象時,她表示:“我非常喜歡《光豬六壯士》(The Full Monty,描述英國失業工人被迫跳脫衣舞賺錢的故事)這類的英國電影—我演過《鋼的琴》,其實它的社會背景是跟當時英國的社會背景是一樣的”。
“我認為這就是英國電影和美國電影的不同之處,有更多人文情懷,不僅有個人英雄主義電影,或者更“爆米花”式的簡單電影?!?/p>
秦海路認為,中國觀眾對英式幽默并不陌生,比如《憨豆先生》(Mr Bean),大家都知道。中國觀眾對英國電影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很多參演好萊塢電影的明星其實是英國人。
學習專業精神
國家話劇院演員的秦海璐對話劇劇本的要求較高,目前平均每兩年演一部話劇。她透露,自己對話劇和影視都非常喜歡。
“話劇在時間上更靈活、豐富,因為它可以有一個否定再否定的過程,今天覺得這樣演特別好,可能一個星期之后覺得不對了還可以換一種方式來演?!?/p>
秦海璐解釋:“而電影不同,場景換了就沒有機會再補救,所以我覺得話劇對于演員詮釋角色的能力是很好的歷練;當然,如果要得到觀眾認可的話可能還是需要通過電影或者電視,因為畢竟影視受眾要比話劇多”。
最近幾年中國電影票房異軍突起,去年已經突破200億人民幣。那么,中國電影應該如何更好地與國際接軌?
秦海璐認為:“英國作為老牌發達國家,能夠形成自己的電影工業化風格是有自身原因的,香港電影的工業化也受到英國很深的影響;對中國來說,電影工業化已經慢慢地被提上日程”。
“如何才能實現工業化,首先是一個專業的問題—我覺得大陸目前電影從業人員素質相對較低;我認為大家應該多跟英國學習這里的專業技能和態度,有了專業保障之后才會發展到某種程度”。
(責編: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