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中國舞蹈家金星:文化體制必須改革
金星是獲得該院榮譽博士學位的首位中國人(攝影:KK Dunad)
中國舞蹈家金星獲得蘇格蘭皇家音樂戲劇學院(Royal Conservatoire of Scotland)授予的榮譽舞蹈藝術博士學位,她的舞蹈團周五(7月4日)晚將在格拉斯哥舉行公益演出。
除了演出,作為中國杰出現代舞舞蹈家之一的金星還在蘇格蘭皇家音樂戲劇學院舉辦大師班(master class),與當地學生面對面交流。
金星在接受BBC英倫網專訪時說:“很高興,也很榮幸,覺得是對自己的認可;授予典禮上的氣氛非常好,蘇格蘭文化有自己的風格,聽到風笛我很激動。”
這是她在表演藝術上取得的成就第二次在英國受到肯定。她曾在2006年曾獲得普利茅斯大學授予的榮譽藝術博士學位。
金星出生在沈陽,從9歲開始起在軍區歌舞團接受專業訓練,青少年時期就在中國多次獲獎,20歲時成為公派到美國學習現代舞的第一位中國舞蹈演員。
在美國和歐洲留學6年后,金星回到中國,創辦舞蹈團體、組織國際現代舞蹈節,經常在海內外演出,其藝術成就獲得了國際認可。
金星在28歲的時候接受了變性手術,從男性變為女性,也引來一些非議。
“杰出貢獻”
促成金星被授予榮譽博士學位的蘇格蘭皇家音樂戲劇學院副校長瑪吉·金洛克教授(Professor Maggie Kinloch)表示:“我們的榮譽博士學位授予給對所在藝術領域有杰出貢獻的人,金星就是這樣的一位”。
金洛克教授介紹,蘇格蘭皇家音樂戲劇學院的教職員工非常國際化,學生來自54個國家。
“雖然我們是蘇格蘭的一個小型學院,但是我們與世界各地都有合作,今年就有學生到巴西、俄羅斯、臺灣、印度等地演出。”
在談到對英國藝術的印象時,金星表示,英國的現代舞創作在歐洲有自己的風格和一定的地位,在創造力方面一直名列世界前茅,教育和創作體系特別扎實,而中國可以在這些方面借鑒很多。
金星:現場的氣氛非常好(攝影:KK Dunad)
金星曾在倫敦參加過幾次Dance Umbrella舞蹈節,有時擔任嘉賓,有時參加表演,也多次參與藝術研討會,與英國乃至世界各國藝術家交流。
她認為:“英國藝術在保持傳統價值觀之外接受很多東西,完全對外開放,并不是一個很守舊的體系,在藝術創作方面非常開放”。
“毒舌”聲譽
最近幾年,金星頻繁出現在電視熒屏上,擔任節目評委、主持人,因犀利的風格獲得“毒舌”的聲譽。
就此,金星坦言:“這是曲線救國吧,一個私人舞蹈團體在中國想要生存下來,大家都覺得已經是個奇跡了;歐洲的現代舞蹈團體是按照項目走的,但在中國必須負擔演員的日常工資”。
她表示,必須靠做電視,教課來支持自己的舞蹈團:“從3年前起,政府開始有補貼,是一種態度吧,但是杯水車薪,大部分還是靠自己”。
據介紹,進行舞蹈團目前在中國國內每個月有兩場演出,海外演出每年約有二、三十場。
談到未來計劃,金星希望她的舞蹈團能夠正常運作,繼續發展,并且有更多作品的積累。
“精神自留地”
“我也把全世界的同行們請到上海來,為我的舞蹈團量身定做作品;這個團是我精神上的自留地,如果我不做電視,就會專心做舞蹈,包括相關的教學、編舞等等。”
金星認為,舞蹈是與觀眾無聲的交流,而電視是一個交流的平臺,但是通過電視,你的觀點和態度被社會認可、并且能夠幫助一些人,是很好的事情。
“這對流失的劇場觀眾有一種啟發作用,很多人因為在電視上看到我,從而走回劇場,看舞蹈、聽音樂會、看話劇,那這個責任我愿意承擔起來。”
金星透露,自己將來的工作重心一半在舞蹈,一半在電視上。同時,她希望中國的演出制度有所改變。
文化體制改革
“應該讓所有的演員、創作者流動起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固守在某個單位;我覺得可以保留這個結構,省市院的團,但是人員應該是可以全國流通的,能者生存”,她說。
金星強調:“中國的文化體制不改變的話,中國的藝術創作是上不去的,因為大家習慣了吃大鍋飯”。
金星舞蹈團周五(7月4日)晚在格拉斯哥演出的門票已經全部售罄。
上半場演出團里一位學生創作的集體舞《細胞》和她本人親自出演的雙人舞,下半場演出蘇格蘭舞蹈家阿蘭·克雷格(Alan Greig)為該團量身定做的集體舞《回聲》。
(責編: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