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訪談:“平面設計在中國”倫敦巡展
朱德才:GDC“生·意”主題論壇意指生活和創意
倫敦是全球創意產業之都,其設計行業位居世界一流水平,擁有大批優秀的設計公司以及人才。
本周,年度倫敦設計節(London Design Festival)旗下的“平面設計在中國”(GDC,Graphic Design in China)展覽在亞洲之家(Asia House)舉行,展示過去十年來中國平面設計的成果,還舉辦“生·意”主題論壇,讓兩國業界人士有機會互相交流。
“平面設計在中國”展覽主策展人、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主席朱德才2003年畢業于倫敦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旗下的倫敦傳媒學院(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獲得碩士學位。
他回中國發展之后致力于創意產業的傳播與研究工作,多次赴海外參與各類展覽和藝術節活動。
朱德才在接受子川專訪時談到自己在英國學習的經驗,并介紹本次在倫敦展覽的目的和意義。
子川:你來英國之前曾經工作過幾年,后來為什么選擇來這里深造?
朱德才:十幾年前中國對設計的認知和理解不夠完整,沒有體系化。我通過幾年工作之后也發現自己在知識方面有一些短板。同時,從學生時期開始,我就特別喜歡英國的文化、藝術以及設計。
那時候我也在思考自己未來的可能性,因為工作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考慮出國看看這個世界不同的地方,可能會有更大收獲。
子川:在倫敦傳媒學院學一年多媒體專業碩士,覺得收獲大嗎?
朱德才:因為我有幾年工作經驗,所以更多的不是想來學習技術性的內容,而是想接觸多元思考模式。在倫敦這樣的國際大都市能夠接觸到各行各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通過與他們的接觸,了解到不同的思考方式,我的收獲很大—更多的是在價值觀念以及對設計的認知上有了變化。
“平面設計在中國”吸引了倫敦的各國業界人士
子川:你碩士畢業之后就回中國發展了?
朱德才:對。當時其實有過一些機會可能留在倫敦工作。但是由于我在國內的公司還在做,而且中國市場還是有上升空間,機會也很多,就選擇回去。
子川:回去之后參與了哪些事情?
朱德才:我回國之后繼續做平面設計方面的工作,也開始做一些媒體方面的項目。我們還挖掘傳統文化,并在其基礎上做了一些產品。
4年前我開始對文化節產生了興趣,著手把愛丁堡邊緣藝術節(Edinburgh Fringe Festival),即愛丁堡藝穗節引進中國。
愛丁堡的活動是以戲劇為主,我們可能不是引入一個劇,而是引入一種模式,更多是把藝穗節的模式帶到深圳。我們強調多元藝術的共融,包括舞蹈、很多肢體性的藝術形式。
子川:為什么要舉辦“平面設計在中國”展覽?
朱德才:第一屆“平面設計在中國”展覽是1992年在深圳舉行的。當時在中國其實是沒有“平面設計”這個名詞的,以前稱之為裝潢、裝飾美術等等。
那年的展覽對中國平面設計領域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活動。92年和96年兩次舉行展覽基本上奠定了平面設計在中國的基礎。
到了2003年,深圳開始申辦設計之都,采用以設計來推動城市發展的戰略。我們就在那一年再次舉辦了“平面設計在中國”展覽,之后每隔兩年舉辦一次。
從2003年到2013年,這個展覽走過了10年,我們特別希望通過回顧過去來思考平面設計在中國的未來發展發展方向。此次的展覽濃縮了過去10年中國設計發展的歷程。
我們希望通過展覽以及海外巡展與各國設計師和設計機構能夠面對面探討平面設計未來的方向,而且不僅是其在中國的發展方向,還有全球平面設計領域的未來發展目標。
參與“平面設計在中國”倫敦巡展設計師合影
子川:這次在倫敦舉辦的巡展有什么特別之處?
朱德才:首先,我們此次帶來都是在歷屆“平面設計在中國”獲得金獎的作品,能夠代表過去10年中國平面設計的最高水準。
其次,我們舉辦了“生·意”主題論壇—這不是指我們過來談生意,而是有生活和創意兩個涵義。我們通過這個論壇來探討一座城市的設計發展如何與城市本身產生互動,以及城市的社會經濟如何去影響設計的發展取向。
希望通過論壇,我們相對清晰地表達出一個當下真實的中國設計面貌,既描述出我們的設計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狀態以及中國商業設計市場的實際情況,也通過我們設計師的發展描述設計公司是如何與社區互動合作的,進而影響整個社區的環境。
倫敦是世界設計之都,是全球在創意領域中最活躍的城市,所以我們希望通過與當地業界人士的交流,找到一些深圳城市發展可借鑒的方法。
我們特別希望跟倫敦的設計機構和創意人才探討兩地社會環境跟其設計創意之間的關系。通過對展覽競賽的總結,也讓西方業界和媒體朋友了解中國設計師正在做什么、是如何思考的。
子川:最近幾年來英國攻讀創意產業類專業、特別是設計類專業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你對他們有什么建議?
朱德才:設計不是一個純學術或純技術的專業,需要你真正進入社會、并且需要很多綜合層面的知識的專業。而懷著夢想的年輕設計師往往會忽視生活方面的認知,對社會化的議題了解可能也會比較淺。
其實,設計行業是非常殘酷的,需要面對很多現實的問題。做一個成功的設計師需要顧及的層面很多,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有其商業性和社會性等諸多問題需要學習。
倫敦是一個了解西方文化的好地方。我建議大家把心態放開,不要封閉自己,主動參與英國的各種社會活動,這些對設計師對社會的認知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