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碩士應聘社區工作者
日前,8名碩士、4名學士共赴金橋鎮主考的一場面試———從中將選出4名碧云國際社區社會工作者,這4名佼佼者將有望獲得10萬元的年薪。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金橋鎮收到了近百份求職簡歷,其中擁有海外求學背景的“海歸”碩士就有近20人。
金橋鎮組織部許部長介紹,在此次近百名應聘者中,不少都是具有外企工作經驗的高學歷人才,其中擁有海外求學背景的“海歸”碩士就有近20位。在第一輪筆試后,共有8名碩士、4名本科生從90多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進入了面試,競爭最終4個上崗名額。
進入最后一輪面試的3男3女中,最后的勝利者是誰?是省級開發區的管理者,是事業單位的領導,還是大學副教授?“最終的招聘結果最快將于本周揭曉,并根據錄用者的具體條件給予最高10萬元的年薪。”金橋鎮組織部許部長表示。
【疑問1】
“海歸”碩士為何應聘?
曾經做過五六年外企人事經理助理的林小姐表示,自己很看重在碧云的工作機會———做社會工作者是她的第二夢想。
在美國獲得公共關系碩士學位的林小姐透露:碧云社區開出的10萬年薪雖然低于她現在的收入,但是如果能成為國內年薪10萬的社區工作者,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平凡的經歷。“此次碧云招聘開出高價,就是一個信號,說明社區工作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從長期的職業生涯來看,的確很有吸引力。”
而另一方面,也有個別“海歸”碩士坦言,在目前的形勢下,到社區工作不失為一種主動選擇。一位生于1968年的“海歸”就表示:“金融海嘯嚴重影響了我企業的業績,臨近年底公司也在考慮降薪、裁員,與其到時被動選擇出路,不如趁著還有職務的時候尋找‘避風港’。”
然而,面對接踵而至的高學歷人才,許部長卻依然沒有流露出樂觀的神情。“我們現在不是為了招人而招人,而是招了還要留得住人。社區工作需要系統化、長效化的投入,而不是一個‘跳板’或者‘避風港’。”
【疑問2】
“海歸”碩士能否勝任?
據記者了解,面試由兩個環節組成:先由國際學校的英語教師和碧云社區外籍居民做考官,對應聘者英語能力打分,結果5人淘汰出局;而剩下的幾名能講流利英語的高學歷人才,在接下來的社區管理能力測試中,又顯得經驗不足。
“盡管有8名碩士進入面試,但從結果并不盡如人意。”參與此次招聘的相關人士透露,這些能講流利英語的高學歷人才并不見得能勝任社區工作。兩者不能兼得,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碧云社區最初是金橋開發區的配套生活區,長期由公司管理,相當一部分社區管理職能缺位。這就要求應聘者除了能講一口流利英語外,還要具備一定的社區管理能力。擁有MBA學位、外企工作經歷并不等于說就能管好社區,這還有一個適合不適合的問題。”相關負責人坦言。
(來源:新華網教育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