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29日報道:由于疏于應對,中國鋼線材企業將不得不面對歐盟長達5年的高額反傾銷稅,還有可能出現出口大幅度下降。
商務部公平貿易局的官員昨天對中國日報表示,他們對于中國企業沒能積極應訴歐盟去年發起的反傾銷調查表示遺憾,并呼吁中國企業在今后的各種貿易保護主義調查中積極維護自己的權益,并在WTO的框架下合理地應訴。
歐盟外長會議27日在沒有舉行討論的情況下通過一項建議,決定對產自中國的鋼線材征收高達24%的反傾銷稅,期限為5年。這一舉措距離2月份歐盟對中國鋼線材進口征收24%的臨時反傾銷稅大概6個月之久。
“我們已經聽說了這個消息,但是還沒有拿到歐洲正式的通知,”商務部公平貿易局處長程永如告訴中國日報記者。
對于這一結果,程永如表示并不吃驚,因為“中國企業輕視了這次的調查,并沒有積極的應對和配合歐盟的調查。”
去年7月,在歐洲企業的強烈要求下,歐盟決定對產自中國的鋼線材進行反傾銷調查。除了一家在湖南的企業積極協助調查,填寫問卷調查以外,所有其他的鋼線材出口企業都對此置之不理。“那個時候經濟危機還沒有出現,大家的生意都好做,也就沒有在乎這個事情,結果錯過了機會。商務部曾經多次和他們做工作,都沒用,”程永如說。
而現在后悔也來不及了,高額的反傾銷稅將會導致整個行業損失4億美元。而唯一的應訴者卻為自己贏得了少的多的稅率——7.9%。
“大家早就應該重視這個事情,積極的應對。”
到現在為止,商務部還沒有收到企業的應訴需求。
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下,中國企業如果對歐盟的裁決結果不滿,可以上訴到世界貿易組織和對方進行協商,如果在60天內雙方不能達成協議,則可以申請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爭端解決機構對此案進行調查。
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企業對于如何應對國外的反傾銷或者反補貼調查知之甚少,或者知道的也怯于應對。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周世檢說“中國企業應該積極應對,盡可能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侵害。”(中國日報記者 丁清芬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