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有特色,高水平”奧運會的實現,在奧運會前,國家和北京市頒發施行了一系列涵蓋食品安全、環境保護、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公共衛生等13大類4000余項奧運標準,創造了整潔、有序、高效的城市通行和保障基礎。目前,這些有效措施和奧運標準正逐步變成了北京在規劃、建設、管理、運行、服務保障等各方面的長效機制和常態機制。
例如,在奧運期間獲得廣泛歡迎的道路限行措施使北京每天上路的機動車減少了上百萬輛之多。奧運會后,這項被稱為“單雙號限行”的臨時措施已順利地轉變為長效的“每周少開一天車”制度。
此項措施及其他一攬子大氣污染治理方案帶來的,是北京空氣質量的持續提高。官方數字表明,在今年上半年的186天里,“藍天”數達到了146天,比去年同期增加23天,“藍天”數比例達到80.7%,創造了十年來的最高水平。1998年全年,北京的“藍天”數也只不過是100天。
蔣效愚說,奧運會后,北京奧運的精神和物質財富都在得到不斷地鞏固和弘揚,
他表示,北京奧運精神的構成,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本身的奧林匹克精神,通過奧運會在中國得到了極大的普及、傳播,使中國人民對和平、友誼、進步的奧林匹克宗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切身的體會;
二是七年籌辦過程當中,形成的北京奧運籌辦精神。這就是大家熟知的五種精神:為國爭光的愛國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這體現了中國人民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和中國辦好奧運會的決心、信念和認真負責的態度;
三是我們中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所展現出來的為國爭光、頑強拼搏的中華民族體育精神;
四是整個奧運會期間,我們廣大志愿者所體現出來的奧運志愿服務精神。
所有這些,統一構成了北京奧運精神。蔣效愚認為,北京奧運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在當代的生動體現,也是今日中國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寫照。它是我們民族精神財富的一部分。
蔣效愚表示,昨天上午成立的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將以社會團體的形式繼承北京奧運會的遺產,更好地發揮奧運城市品牌的持續效應,以期鞏固奧運成果,弘揚奧運精神,為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服務,為北京的長期科學發展作出貢獻。
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擔任發展促進會會長,北京市市長郭金龍擔任執行會長。劉敬民、王偉、蔣效愚等是副會長。
蔣效愚同時透露,作為市政府直屬的局級事業單位,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中心將作為發展促進會的辦事機構,起到秘書處的作用。(中國日報記者 胡亦南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