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9月24日評論版頭條:如果說前兩次金融峰會為國際金融體系避免系統性崩潰、世界經濟避免全面深度衰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將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召開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三次金融峰會,則重在如何引導全球經濟實現持續穩定的復蘇。中國在前兩次峰會中積極參與國際危機救助,發揮了力所能及的積極作用,得到國際社會的好評。對于匹茲堡峰會,中國期待國際社會能夠繼續真誠合作,避免狹隘的利益束縛,將共識盡快轉化為實質性的舉措,推動世界經濟持續復蘇。
繼續鞏固來之不易的復蘇局面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出現轉好企穩態勢,主要經濟體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經濟復蘇。已經在今年二季度實現經濟增長的德國和法國等國家認為,此次匹茲堡峰會需要考慮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退出”的時機,以避免可能造成的通貨膨脹壓力和國家財政負擔。但此前召開的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多數國家仍然認為現在就斷言危機已經結束還為時過早,全球經濟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為鞏固經濟復蘇基礎,對“退出戰略”應持謹慎態度。
中國政府所持的態度與大多數國家是一致的,中國所采取的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由于時機準確、力度適宜,已經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在世界經濟主要經濟體中實現了最強勁的經濟復蘇。但中國經濟復蘇的基礎尚不穩固,對外貿易態勢、國內經濟發展模式轉型進程以及就業形勢依舊嚴峻,為鞏固經濟回升的態勢,應繼續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要繼續堅定不移的實行符合中國國情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加速推進國際金融機構代表權改革
按照上次倫敦金融峰會制定的時間表,國際金融機構各國代表權問題顯得愈發的緊迫,必須在匹茲堡峰會上得到實質性的推進。此前召開的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金磚四國”一起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B)的份額、股份和投票權的不公正分配,已經影響到了兩機構的合法性問題,兩機構改革的重點應該放在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實質性的轉移份額和股份。倫敦峰會上決定提高IMF的可用資金規模,得到了各方的積極回應,中國政府也在權利與義務平衡的原則下,宣布購買不超過500億美元的基金組織債券,這實際上為中國在IMF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中國期待IMF和WB的投票權份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對半分”,實現“南北平等”。而當前發達國家在IMF和WB中的投票權分別為57%和56%。這就意味著IMF和WB的投票權份額轉移目標分別為7%和6%,這也正是“金磚四國”提議的具體改革目標。
由于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此輪金融危機中,日益發揮重要和無可替代的作用,國際社會也期待它們在主要的國際經濟機構中體現更大的代表權重。這一代表權改革目標也得到了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的支持,9月2日他在北京表示,他一直推動將發展中國家在世行的份額由目前的44%提高到50%,國際金融改革不僅是匹茲堡峰會的主要任務,也是10月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秋季年會的重要議題。但是美國和歐盟對投票權的改革都持不同意見,匹茲堡峰會上的博弈勢必異常激烈。中國同時還期望在IMF和WB高級管理層中增加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人員的比例,以增強管理層的代表性和合法性。
要言行一致地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經過前兩次峰會的集體協調,在國際社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球抗擊金融危機取得了初步成效,大部分國家都迎來了不同程度的經濟復蘇。為了鞏固世界各國來之不易的復蘇成果,確保市場開放和避免貿易保護主義顯得尤其重要。而二十國集團從首次峰會開始就明確強調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但在匹茲堡峰會前夕,多哈回合艱難啟動后不久,美國卻針對中國進口的輪胎施加為期三年的懲罰性關稅,這種“最嚴重的貿易保護行為”,向世界傳達了非常負面的信號。美國此前已經出臺了“購買美國貨”條款并準備開征碳關稅,這一系列舉措為奧巴馬贏得“保護主義總統”的稱號。美國口頭上宣稱維護自由貿易,卻在關鍵的時刻,為維護自身的利益,屢屢推出貿易保護舉措。當前,盡快結束多哈回合談判,不僅有助于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也將遏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但美國不愿意在農產品的特殊保障機制上對發展中國家做出讓步,成為完成多哈回合的最大障礙之一。
我們期待美國在匹茲堡峰會上當好東道主,能夠以實際行動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因為我們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的繁榮,都離不開全球經濟的開放和持續增長。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倪建軍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