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4月21日評論版文章:4月12-15日,胡錦濤主席先后出席首屆“核安全峰會”、“金磚四國”領導人第二次會晤,并會晤美國總統奧巴馬。胡主席此行既實現了中美兩國的首腦會晤,又與新興大國領導人共謀國際經濟新秩序,并在核安全問題上發出中國聲音,取得了諸多豐碩成果。
胡主席在“核安全峰會”發表《攜手應對核安全挑戰,共同促進和平與發展》講話,這是中國領導人首次在多邊場合專門就核安全問題發表看法,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評價。
首先,胡主席出席峰會并發表講話,表明中國在維護核安全方面有著強烈的政治意愿以及對解決國際現實問題負責任的立場。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在解決諸多全球性問題方面,中國作為不可或缺參與者的關鍵角色。
其次,借助峰會的多邊平臺,胡主席專門闡述了中國在核問題上政策和實踐,即“自衛防御”和“不首先使用”原則,既宣傳了中國和平、內斂的國防戰略思想,也為其他核國家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試想,如果其他核國家均采取中國這樣的政策,那么全球核安全和“無核世界”就非遙不可及的夢想了。
第三,胡主席就國際合作維護核安全提出“五點主張”,做出“四點承諾”,通過確保中國境內核材料的安全,為人類總體安全做出貢獻,也將對加強核不擴散機制、發展和平利用核能領域的國際合作做出新貢獻。
中美元首的雙邊會晤也是“核安全峰會”之外的關注焦點。此前,由于近期中美爭端此起彼伏,美國及國際輿論對胡主席會否赴美有諸多猜測。胡主席最終赴美并與奧巴馬進行“超時”會晤,展現了中方對改善中美關系的積極姿態,也顯示了中國外交務實、負責任的成熟心態。
此番中美峰會,標志著中美關系的“融冰”,預示著兩國關系的又一次“轉圜”。一方面,中美領導人的這次見面是今年初以來,中美緊張關系的重要舒緩。胡主席有關中美關系的五點主張,奧巴馬總統“尊重中國核心利益,謹慎處理敏感問題”的回應,這些對于當前狀況下的中美關系而言無疑都是“積極且具有建設性的”。此番會晤也使胡主席在今年內對美國展開國事訪問有了將進一步的可能。
另一方面,中美兩國領導人在伊核、人民幣匯率等焦點議題上進行了溝通,求同存異。在伊核問題上,中美能夠展開進一步的磋商,這對國際安全形勢來說是積極的。對于人民幣匯率問題,雙方重申通過對話與合作來加以解決,有助于避免中美在該問題上發生惡性對抗。而兩國能否妥善處理該問題將是中美關系進一步回暖的關鍵。
胡主席出席“金磚四國”峰會,發表題為《合作、開放、互利、共贏》的講話,提出要從戰略高度明確四國合作方向,“以政治互信為基石,以務實合作為抓手,以機制建設為保障,以互利共贏為目標,以開放透明為前提”,對“金磚四國”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了重要指引,為四國合作由“務虛”轉向“務實”奠定了基礎。
“金磚四國”概念提出已有多年,但由于四國國情不同,對外政策重點迥異,目前四國的合作距離真正的務實、深度合作仍有不小差距,這也是當前四國面臨的最緊要問題。尤其在當前后金融危機時代新的國際秩序尚未建立的背景下,四國的合作更應有所作為,走向深入。胡主席的倡議顯然得到了其他三國領導人的認同,會后發表的《聯合聲明》即強調“采取循序漸進、積極務實、開放透明的方式推動四國對話與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為指揮青海玉樹抗震救災工作,胡主席決定提前推遲對智利、委內瑞拉的訪問而提前回國,在國際上引起了積極反響。美國媒體對此事的積極評價甚至多于對“金磚四國”峰會的報道。聯想到此前中國領導人出訪不再組織當地同胞迎送的新舉措,中國領導人“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更顯突出。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syxj.com.cn/cndy/2010-04/21/content_9755060.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員美國所 李巖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