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25日評論版文章:在過去兩屆奧運會中,中國運動員的表現令人稱贊,并讓世界領略到中國高超的體育競技水平。但是,遠離世界杯的中國足球隊卻提醒我們,中國體育的路還很長。我這樣說并不是批評中國足球,而是呼呼中國重新審視自己的體育觀念,繼續推動體育政策的改革。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摘金奪銀,在傳統優勢項目和一些不被看好的項目中都斬獲頗豐。這表明中國完全有能力和毅力在所有體育項目上取得驕人成績,所以足球也不應當例外。
通過北京奧運會和今年的南非世界杯,我們見證了體育改變世界活力的強大能力。像奧運會和世界杯這樣的賽事,不僅僅是一場體育比賽,而是以體育為中心的重大事件。這樣的比賽不僅可以讓持不同政見的球迷歡聚一堂,還可以給人們提供了解他國文化的機會。
像奧運會和世界杯這樣的體育盛會無論由哪國舉辦,都將贏得國際社會的矚目。各國贊助商、國際奧委會、國際足聯等意識到需要擴大國際賽事的舉辦范圍,推廣到之前很少舉辦的地區,諸如中國、南非以及非洲其他地區。
雖然近年來中國在體育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多里程碑式的進步,但是中國的體育迷,不管出于何種目的,還是顯得過于急躁。我勸中國球迷一句,一定要認識到距離中國足球的強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足球的進步需要國家穩固的足球文化支持。只要好好想想中國體育近年來取得的輝煌,我們就會明白中國足球還處于起步階段,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同歐洲足球相比,中國足球就如嬰兒一般,但同時意味中國足球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而不是障礙。
我想中國已經具備了一些培養足球文化的獨特優勢。首先是中國人的慷慨大度。雖然中國球迷因為無法看到國家隊亮相于世界杯而垂頭喪氣,但是我卻從中國隊無緣今年的世界杯中看到了些別的東西。
據《中國日報》報道,雖然中國球迷因為自己的國家隊無法參加世界杯而感到郁悶,但是,當中國球迷看到自己的亞洲鄰國,日本、韓國、朝鮮在世界杯賽場上頑強拼搏時,同樣給予歡呼、鼓勵,中國球迷展現出高尚的體育精神。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超越了體育政治。以前的觀點認為,只有支持自己的國家隊才是好球迷。此外,中國電視臺通過精明的商業合作和球迷進行了廣泛而成功的互動。
中國足球事業全新機制的誕生,需要拋棄民族主義情緒,不能動輒高呼要打造最好的球隊。在中國足球發展的初期,中國應該竭力吸引世界頂級教練來華執教,在各地建立起強大的、以技術為基礎的足球訓練中心。應當進行嚴酷的訓練,強調基于團隊合作的基礎技巧。在這種培訓模式下,地方隊可以展示出高超的基礎技巧,并且可以為地方或國家青少年隊的孩子們樹立良好的榜樣。
中國除了關注職業比賽的勝利外,還應當關注體育在民眾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中國為贏取金牌與冠軍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與精力,而對于廣大群眾需要的公共體育設施卻投資不足。在中國,人們很容易找到乒乓球臺和羽毛球場地,但是大型的公共排球場、籃球場、足球場等卻十分難找。中國需要培養真正理解和熱愛足球的文化,而這必須從娃娃抓起,讓足球變成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道路表明,中國的進步與發展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特色,需要用中國自己的標準來衡量。所以我認為,雖然中國足球文化的發展需要借鑒歐洲模式,但是中國會根據自己特點發展出屬于中國且行之有效的足球文化。
如果中國可以從普通民眾中培養出大量的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我想到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舉辦時,中國很可能成為一支具有競爭力的球隊。中國隊競爭力的來源不是金錢,也不是渺茫的獲勝希望,而是球迷對于這項運動發自內心的尊重。
英文原文請見:。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為巴黎媒體咨詢師、前體育記者Joergen Lindgren Hansen 編譯 劉江波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