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1月26日報道: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死刑復核改革工作取得了圓滿成功,死刑復核工作在地方法院、高級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之間也實現了平穩過渡,死刑的未核準率較07年有所下降。
自2007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復核權以來,全國死刑案件的數量是有所下降的,最高人民法院政策研究室主任胡云騰在接受中國日報獨家專訪時說。
胡云騰介紹,死刑復核未核準率較07年有了明顯下降,未予核準案件的原因與之前也有著明顯的區別,“在死刑核準權收回之初,最高法院不予核準死刑的案件,主要原因是下級法院辦理案件的事實證據和政策把握都有問題。而如今,因事實證據瑕疵不予核準死刑的案件已經明顯減少,不予核準的主要原因,多是由于最高法院與地方法院對于判處或者不判處死刑,在死刑政策上的把握還不夠統一所致,”他說。
胡云騰說,所謂政策把握,是指在下一級法院在處理案件是否該執行死刑時,與上一級法院出現了分歧,主要體現在量刑上,如上一級法院認為此案件不用立即執行死刑,可對犯罪分子改判死緩或其他刑罰。另外,對于下一級法院程序和證據出現問題的案件,上一級法院可要求發回重審。對于最高院經過死刑復核后改判為死緩的犯罪分子,若其在兩年內未重新故意犯罪,會改判為無期,或其有重大立功表現,會改判為15至20年的有期徒刑。
他說,我國始終堅持保留死刑、慎重適用死刑、嚴格控制死刑的原則,“對那些嚴重侵害公民權利,威脅公共安全,擾亂社會秩序,包括一些重大的職務犯罪等都還是需要使用死刑的,都應當保留并適用死刑的,這也是適應人民群眾的正義訴求,保障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與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
“但是死刑是最嚴酷的刑罰,一旦實行無法挽回,所以為了尊重和保護犯罪分子的權利,在死刑的執行上,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準確無誤,”他說。
胡云騰說,死刑復核權收復回最高人民法院后,最高院要求所有的死刑案件都要開庭,而且原則上死刑復核時要提訊被告人,“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避免冤假錯案,一方面也是尊重被告人的權利。”
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復核權后,對控制死刑的數量上更加明顯,而且適用死刑的范圍也在減少,確保適用死刑時,真正能適用到嚴重的犯罪的罪名上,他說。
“如今,在我國判處死刑罪名中故意殺人、搶劫、重大傷害、強奸、毒品、綁架等犯罪行為約占90%。因為這六種罪名中除了毒品犯罪,其他都可能會致人死亡,這些罪名當然還是要適用死刑,”他說。
今年八月,我國《刑法》第八次修訂案擬定減免13個非暴力犯罪罪名,“這是我國立法機關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一個積極表現,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成果,人民法院對此堅決支持和擁護。”他說。
胡云騰說,地方法院辦案瑕疵、程序問題正在不斷減少。07年的時候,地方法院上報的死刑復核案件中,出現事實錯誤、程序錯誤的案件還是比較多的。但現在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少。另外,最高人民法院也承諾不允許放過任何證據、程序錯誤,對任何細節過失和判案瑕疵都要嚴格查處。
胡云騰說,辦理死刑案件,一要堅決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和死刑政策,二要嚴格執行法律和司法解釋,三要堅持“兩個效果”的有機統一,即實現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從實踐中看,死刑核準制度的改革不僅在死刑適用范圍、適用條件、適用罪名、適用數量等方面都得到嚴格控制的良好效果,而且還取得了故意殺人、綁架、搶劫、重傷等死刑案件的數量逐年下降的效果,這充分說明,國家控制死刑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從社會反映看,不論是專家學者還是平民百姓,都是認可死刑核準制度改革的,他說。
“更進一步說,死刑核準制度改革的成功,歸根結底是我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法治完善與尊重人權的結果。所以,死刑的減少與廢除,實際上是經濟、社會、法治發展所造就的。”
今后,我國的死刑審判工作、死刑核準工作還會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及民主法治的發展進程而不斷進步、發展,他說。
當然,胡云騰說,當前的死刑審判和死刑核準改革還面臨很大的壓力與挑戰:一是死刑案件審判與核準的配套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比如偵查環節還要進一步嚴格把關,尤其要杜絕刑訊逼供等違法行為,案件的缺點和瑕疵要在法院審判之前解決,不能僅靠法院環節來提高死刑案件質量,消除瑕疵。
二是死刑適用的社會環境還有待改善,一個案子判不判處死刑,干擾、干預時有發生。有些依法不應判處死刑的案子,被害人出于報復心理或者由于被告人無力賠償附帶民事訴訟等原因,往往鬧著要法院判處死刑,否則就要鬧訪,對人民法院公正辦理死刑案件造成嚴重影響。
三是司法條件還有待改善。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辦案人員的司法能力水平還不夠完善,偵查技術手段的運用、司法裝備的保障遠遠不夠,直接影響死刑案件的質量。
最后是死刑的觀念也要改變,要讓公眾知道,死刑這種刑罰既要保留,也要慎用。治理國家不能靠死刑,全社會都要形成認同我們現在的司法政策打擊犯罪既不能沒有死刑,也不能依賴死刑。全社會都要形成認同、支持人民法院慎重適用死刑、嚴格控制死刑的共識,他說。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syxj.com.cn/china/2010-11/26/content_11611950.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張琰 曹音 王京瓊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