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湖北
![]() |
武當論道 追尋道教時代意義 2009-06-22 15:42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6月19日-22日,海內外300余人聚首武當腳下,第五屆國際道教學術研討會在這里舉行。面對“道教:過去?現在?未來”的會議主題,專家學者坐而論道,著意追尋道教文化現代轉型和時代意義。 (攝影 馮開春) 現代轉型 當代意義 《從金融危機看道德經的價值》、《道教研究的未來》、《都市道觀、道士與現代中國社會研究計劃》、《武當道教與玄天上帝信仰研究近況》……瀏覽大會論文的標題,就可見會議對道教時代意義的追尋。來自美國、荷蘭、日本、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320人參加大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卡,北京大學教授龔鵬程,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牟鐘鑒,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施舟人,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柏夷,省武當文化研究會會長、鄖陽師專教授楊立志,法國國家社會科學院教授高萬桑,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森由利亞,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孔麗維等國際道教研究著名學者出席研討會并作精彩學術報告。 “不深入研究道教,就不可能全面地了解中國的社會歷史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北京大學教授龔鵬程說,道教是中華民族固有的傳統宗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國根柢全在道教”,道教對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音樂、繪畫、藥物學、養生學、氣功學,以及倫理道德、社會習俗、民族關系、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的形成與發展等等都產生過深刻的影響,其某些影響至今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構成中仍然不可忽視。 “進入新世紀,中華道家文化必將再度迎來綻蕊吐芳的春天”,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牟中鑒說,當今人類文明正面臨種種危機挑戰,道家道法自然、尚和不爭、崇生貴德等思想,對于消除現代文明的弊病,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彌足珍貴的時代價值。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說,武當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地,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武當道教文化作為中國道教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始終貫穿和體現著中國道教尊道貴德、重人貴生、慈愛寬容、濟世度人的精神,這些精神同時也構成了武當道教的核心價值理念,彰顯著獨特的思想魅力和珍貴的時代價值。 方興未艾 世界顯學 “1968年在意大利利佩魯賈召開的第一次國際道教研究學術會議,只有5人參加,今天的武當山會議,300多人的規模,我完全沒有想到。”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道教研究資深專家施舟人對全球道教研究的發展感慨頗多。他說,老子《道德經》在世界范圍的流行程度僅次于《圣經》。道教,這個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在世界大融合的今天,必將大放異彩。 四川大學此次派出了一支人數可觀的團隊參會。四川大學在杰出教授卿希泰的帶領下,道教研究起步早、成果豐。1983年該校率先在全國高校中招收以“老子道教研究”為研究方向的宗教學碩士研究生,1990年獲準成為全國高校第一個宗教學博士學位授權單位。1999年成立的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研究所承擔了國家和省級重大科研課題30余項,其中,標志性成果《中國道教史》和《中國道教思想史》成為我國道教研究的奠基之作,蜚聲海內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