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泰山系列報道
![]() |
五岳之尊----泰山 2009-06-01 10:56
![]() ![]()
![]() 泰山云海 王德全攝
![]() 五岳獨尊 王德全攝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泰山又稱"東岳”,位于中國東部山東省泰安市境內,南鄰孔子故里曲阜,北依省會泉城濟南。泰山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l545米,素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譽。它融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于一體,既是天然的山岳森林公園,又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縮影。1982年被列為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泰山穩重,自古就有“穩如泰山”之說。自古以來,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無不朝拜泰山。1987年12月,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中國首批首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名錄,標志著泰山昂首步入世界名山之林。 當年世界遺產委員會曾如此評價:“莊嚴神圣的泰山,兩千年來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對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與自然景觀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國藝術家和學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國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地理學家考察認為,泰山歷史則可以追溯到25億年前,泰山南麓的花崗巖經同位素檢測為26.8億年,而泰山半山腰的花崗巖同位素檢測為20.75億年。遠古時代的造山運動使泰山它露出了海面。燕山運動奠定了它的基礎,喜馬拉雅山運動造就了它的雄偉。至距今約三千萬年前,今日泰山的輪廓才基本完成。這里的巖石是世界最古老的巖石之一,對研究中國東部元古代地質構造、巖漿活動及板塊構造,具有重要科學價值。 泰山以雄偉著稱于世,山體高大,形象雄偉、山勢陡峻,山巒疊起,氣勢非凡。南北長28公里,東西寬24公里,總面積336.86平方公里。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為中國東部第一高峰。泰山風景區內,有山峰156座,崖嶺138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溪谷130條,瀑潭64處,古樹名木萬余株,古遺址128處,碑碣1239塊,摩崖刻石1277處。 泰山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3.2℃。多年平均降水量803.7毫米。 泰山蘊含著豐富的礦泉水資源,有名泉72眼,古代就“泰山神水”之說。位于泰山北麓的濟南市正是得益于泰山的地下水外涌而成為“家家泉水,戶戶楊柳”的泉城。 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高級工程師申衛星說:“泰山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植被種類繁多,覆蓋率達90%,以松、柏、刺槐等樹種為主。現有植物144科,989種,其中木本植物72科433種,草本植物72科556種,藥用植物111科462種。 其中泰山的古樹名木,成為這里的珍貴遺產,現有34個樹種,計萬余株。被譽為“活著的世界自然遺產”。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萬余株,其中有2100年前的漢柏6株,1300年前生的唐槐,500年前的望人松、五大夫松,還有一棵被譽為國寶的600年前生的盆景松樹“小六朝松”。古樹中尤以古樸蒼勁的松柏構成了泰山奇特的風貌,使人產生美感,被人傳誦、敬仰。 可以說每一棵古樹都有一個故事,每一株古樹都是歷史的見證。其中著名的岱廟的漢柏,據說是漢武帝封禪時所植,雖有兩千一百余年依然頑強生存。先人們賦予泰山古樹名木以某種特有的品格。“ 一品大夫”、“摩頂松”、“五大夫松”等,古樹名木記載了歷史,成為泰山特有的文化標志。 泰山地區資源豐富,有煤、鐵、巖鹽、石膏、碧玉等礦藏,泰山靈芝、白首烏、泰山赤鱗魚等成為這里的名產。 泰山特殊的地理條件,形成了多樣的氣候、水文和植被景觀。氣溫隨高度而遞減,山下常年平均氣溫為12.8度,山上為5.3度。泰山降水豐富,泰安城內常年平均降量722.6毫米,而泰山上卻達到l132毫米。 這里擁有“極頂日出、佛光、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泰山日出成為泰山的標志性景觀,自古以來,無數詩人對泰山日出 的壯麗景觀都有過生動的描述。 堪稱泰山的奇觀;而眾多的山泉瀑布溪流,都成為泰山風景的點睛之筆。 泰山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約6300年前到4400年前)、泰山北麓的龍山文化(約4400年前到3900年前)遺存,表明泰山地區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道教、佛教、儒家也相繼在泰山滋生蔓長,山上山下寺廟就有58座。 悠久的歷史為泰山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岱廟、碧霞祠等古建筑群22處,總建筑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間,還有12處石坊、6座石橋、7座石亭。 泰山考古專家呂繼祥說:“泰山古建筑的價值不僅在于建筑與會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例證,保存了一個巨大的封禪祭祀序列和一幅記載歷史的立體畫卷,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順應自然的建筑典范。” 這里的人文景觀的布局從岱廟到玉皇頂,形成"地府"、"人間"、"天堂"三重空間。 古代眾多文人被泰山所折服,留下了數以萬計的名篇佳作,去年出版的泰山文集超過1000萬字。泰山研究專家、泰山學院教授湯貴仁說:“泰山有如此豐富的文化遺產,這在世界上是僅有的。” 被譽為締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哲”之一的孔子,一生多次登臨泰山,據此,他的學生孟子概括為“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也就是說,孔子是泰山之子,是孔子思想升華的地方。唐代詩人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驚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諸如《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等也都有關于泰山的描寫。 泰山作為世界名山,在唐代就名揚海外,唐高宗封禪泰山時,便有就有高麗(今朝鮮半島)、波斯(今伊朗)、烏長(今印度)等國朝拜者。其后泰山神又東渡扶桑,在日本被尊為“赤山大明神”。明代永樂年間,高麗僧滿空禪師慕名來到泰山學經,至今普照寺院內仍保存著記載滿空禪師事跡的《重開山記》碑。 當年現場考察泰山“申遺”的世界遺產高級專家盧卡斯先生評價說:“泰山具有自然的、歷史的、文化的三重價值,這是一個好的特點,這意味著中國貢獻了一個獨特的、獨一無二的遺產,又為我們開拓了一個過去從未有過,也從未想過的新領域。泰山能促進遺產概念的更新。” 此后,來泰山考察的時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馬約爾感嘆:“泰山不但有自然和文化的價值,而且有精神和力量的內涵。” 世界遺產專家景峰、萊斯·莫洛伊認為:“泰山作為中國名山,其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之豐富,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被列入文化與自然雙遺產是當之無愧的。” 近年來,泰山在國內和國際上的知名度及影響力更是大幅提升,入選中國首批“5A”級旅游區,進入世界地質公園大家庭,評為“歐洲人最喜愛的 中國十大景區”。去年泰山又與日本富士山締結為“友好山”。 游覽泰山,有四條路可達岱頂。第一條路從紅門至南天門為歷代帝王登封御道,有六千六百級石階。第二條路從天外村乘車至中天門,盤山公路九曲回腸。第三條路 取道泰山西北上山。第四條路由泰山東北處上山。每一路風光不同,美不勝收。 編輯:段若蘭 來源: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 記者 鞠川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