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當前,西方國家金融市場動蕩起伏,經濟發展步入衰退,國外消費需求萎縮,國內消費需求相對減弱,企業與經濟發展正在經歷寒冷的“冬天”。應該說,這可能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企業包括晉江企業遭遇的最困難的時期。如何應對這場危機,無論對企業,還是對政府,都是一次“大考”。
在危機面前,晉江政企一心,銀企互動,共克時艱,有為應對,努力在困境中求突圍,在危機中求轉機,推動晉江企業在逆境中保持頑強的增長態勢。
據晉江市政府介紹,今年1-11月份,晉江全市工業生產總值1362.51億元,增長15.8%,規模工業產值1192.31億元,增長17.4%。新增超億元企業53家(累計267家),超億元企業完成產值919.37億元,增長25.8%,占全部規模工業產值的77.1%。
晉江今年支持、引導企業的措施主要有五個方面:
第一、在緩解企業融資難題上求突圍。①成立晉江市擔保有限公司。8月份成立以來,該公司先后實行貸款擔保19筆,金額4670萬元。②組建恒誠小額貸款公司。9月23日啟動以來,已為35家企業發放貸款1.87億元,單筆最高1000萬元、最低6萬元。③設立紅橋創業投資公司。該公司于10月31日正式掛牌運營,目前正與30多家企業進行參股重組洽談。④加快引進股份制銀行。引進了民生、招商、泉州商業銀行等到晉江設立分支機構。中信、平安晉江分支機構設立籌備工作也正在積極推進中。全市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211個、典當行5家、保險公司16家。⑤推行股權、商標權質押貸款業務。11月26日啟動以來,商標質押已辦理3家企業貸款1500萬元,股權登記質押已辦理4家企業貸款5600萬元(其中,1家獲1000萬元、1家獲2000萬元、1家獲600萬元,1家獲授信2000萬元)。
第二、在破除用地用工瓶頸上求突圍。一方面,圍繞滿足中小企業用地需求,鼓勵鎮村集體建設專業化標準廠房,分別促成了總規劃面積超800畝的泉州出口加工區標準廠房及陳埭北片、龍湖逸海、安海溪邊、深滬佳豪、西濱雪域置業等一批鎮級標準廠房項目投入實質性建設,其中泉州出口加工區標準廠房、龍湖逸海標準廠房已相繼竣工,出口加工區標準廠房已成功吸納5家制傘企業入駐。另一方面,立足于化解勞動力資源供需矛盾,堅持踐行“三不”承諾(決不讓一名來晉務工人員子女上不了學、決不讓一名來晉務工人員因惡意欠薪領不到工資、決不讓一名來晉務工人員維不了權),動用欠薪調劑基金200萬元,對13.9名來晉務工人員子女入學教育實行同城同等待遇政策,組織企業到廣東、浙江招收鞋服產業的技術和管理人才。
第三、在扶持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上求突圍。對由市政府組織赴國外參展的企業,每個標準展位補助1萬元;對年度出口額增量超過100萬美元的企業,增幅在16%以上的,增量部分每美元獎勵0.03元,16%以下的,每美元獎勵0.02元。同時,引導企業到境外設立商務機構,與國外銷售商建立直接供需關系。本年度先后向6家到境外設立商務機構、9家到境外注冊商標、101家出國參展的企業提供補助,獎勵了124家實施自營出口企業,累計兌現補助、獎勵資金2424萬元。今年1-10月份,全市自營出口貨值增幅24.27%,高于泉州市平均增長水平5.52個百分點。
第四、在加快傳統產業鏈整合提升上求突圍。晉江現有“國字號”行業品牌14項,企業品牌107項,23萬多家企業品牌專賣店、直銷店,這是晉江傳統產業集群的最大優勢。我們因勢利導,依托產業集群和自主品牌優勢,一方面,積極推進產業鏈整合提升,加快各行業以品牌龍頭企業整合中小企業,引導品牌龍頭企業把定單轉派本市區域內中小企業,形成品牌企業搞自主研發、自主品牌,中小企業做貼牌加工的雙贏局面。比如,安踏、361度、利郎的配套、貼牌生產企業都有上百家。近期擬召開服裝、鞋業品牌加工鏈供需對接會,制訂鼓勵扶持政策,引導區域品牌企業就近外派訂單。另一方面,積極引導企業注重科學管理、精細管理,重新梳理生產流程,再造工作程序,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寰球公司今年大力實施“113”工程,即生產成本降低10%、勞動時間降低10%,員工流動量降低30%,取得明顯成效。
第五,在優化公共服務環境上求突圍。加快建設生產力促進中心、制造業CSP平臺、職業技術教育機構等公共創新平臺。繼續鼓勵龍頭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參與標準起草,掌控行業技術制高點和標準話語權。出臺實施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相關優惠措施,鼓勵區域物流業發展,全年新增貨運企業15家。優化政府服務,組織第六輪行政審批流程改革,在原有基礎上繼續簡化行政審批環節,進一步優化企業辦事程序,縮短企業辦事時間。
(中國日報記者 胡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