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舞臺上演大劇目
回歸前,澳門雖然是自由港,但基本上還是一個半封閉的城市、國際化程度不高。10年后,澳門現代化、國際化全面提速,逐漸發展成為中西商貿交流的服務平臺。
2009年1月,美國傳統基金會與《華爾街日報》聯合發布的“全球經濟自由指數”報告顯示,澳門在首次被納入調查的21個微型經濟體中排名第一,在全球179個經濟體中排名21位。海外輿論指出,這反映回歸后澳門積極吸納外資,對外信息交往越來越緊密,透明度越來越高,澳門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
據澳門統計局統計,至2008年底,澳門外來直接投資累計總額達884億元,其中,2008年澳門共引進外來直接投資239.3億元,比前一年增加54.1億元,資金主要來自香港、美國及內地。
10年前,在澳門除了葡萄牙商會外沒有什么外國商會,回歸后,德國、美國、法國、巴西、意大利、澳大利亞、羅馬尼亞等國家商界紛紛看好澳門,在澳門設立了商會或辦事機構。英國澳門商會會長包樂文稱贊回歸后的澳門有“開放的經濟體系、低稅制、健全的法律體系和世界級的金融業。”
2003年10月,由中國政府發起并主辦,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葡萄牙和東帝汶等7個葡語國家共同參與,由澳門特區政府承辦的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在澳門創立,并在澳門設立常設秘書處。在澳門特區政府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中葡論壇兩屆部長級會議于2003年10月和2006年9月在澳門成功舉辦。
商務部介紹說,近年來,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額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長,2009年可望突破500億美元。“澳門在其中發揮了橋梁作用。”
澳門回歸10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跡。滄海桑田,今天的澳門正處在歷史發展的新時期。“在傳承中創新,在穩定中發展,在改革中突破,在合作中共贏,在和諧中創建美好家園。”即將上任的澳門特區第三任行政長官崔世安對澳門的未來充滿信心:有偉大祖國做堅強后盾,在澳門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澳門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