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舊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居住區整治、市容環境綜合整治、主干道環境綜合改造……三年來,城市改造戰役在我市已經打響多場。
每一次改造完,整個城市都會愈發容光煥發。
今年2月,新的一場規模宏大的城市改造戰役打響了:大到建筑外立面、沿街綠化、架空管線,小到店招店牌。進行3個多月后,城市開始變得清爽。
重慶市的最終目標是,在2年時間內,把城市“臉面”上的每個“毛孔”,都清理干凈。
刻不容緩 城市需要“洗臉”
進入二環時代的重慶,城市變大了,路變寬了,但許多城市建設遺留問題卻浮出了水面。
走在主城區的一些路段,你會發現,有些區域主干道兩側的建筑外立面顏色五花八門;沿街門面的招牌像在比賽似的,一塊比一塊“打眼”,有的店家還為自家門面貼了多塊招牌;架空管線橫七豎八地懸在空中,將天空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街邊的綠化看上去參差不齊,有些還一副病怏怏的樣子……
在3月召開的主城環境綜合改造動員大會上,市長黃奇帆一一痛數重慶的11個城市管理問題。
新一輪的城市改造,刻不容緩。
從今年起,我市將利用兩年的時間,對主城區31條89段178公里的主干道,實施環境綜合改造。
今年啟動的為41段共92公里,約占全部改造總量的52%。明年則實施48段共86公里。
目前,第一批計劃啟動實施16段約31公里(涉及12條主干道),已經于今年4月以來陸續啟動。第二批計劃實施的25段約61公里道路,預計7月啟動。
市城鄉建委負責人介紹,此次“變臉”的主城主干道包括五個方面:架空管線下地、建筑立面整治、市政環衛設施改造、園林綠化改造、廣告店招整治。
“現在,主干道上種植了一批大樹,兩側的戶外廣告、占道設施也基本清理完畢。”該負責人稱,現在,相關部門正在對外墻飾材進行整治,對陽臺、遮陽(雨)篷、空調外機、防盜窗等進行規整,并繼續補充和完善行道樹、分隔帶現有的綠化,見縫插針添綠增綠。
重新設計 亭棚傘攤規劃6月出臺
沒有散亂的擺放,更沒有“一亭多用”的怪相。現在,在南岸區龍門浩街道桂花路,一溜兒暗紅色的報刊亭沿著路一字排開,看上去整齊又規范。
但幾個月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模樣:報刊亭、愛心亭除了賣報紙,還“兼職”賣起燒烤及其它小吃。不僅如此,它們占在人行道和盲道上,給過路行人造成不便。
這樣的情況,主城其它各區也時有發生。
作為此次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項目之一,截至目前,主城區共移除影響城市景觀和人行道、盲道的三峽報刊亭687個、愛心亭192個、其它各類亭(棚、傘、攤)3401個。“目前,各區正在對這些亭棚傘攤進行重新規劃。”市市政委相關人士稱,最快本月底,新的規劃就能出臺。屆時,各區再各自召開聽證會,讓市民自己來決定這些亭棚傘攤到底擺在何處。
此外,我市戶外廣告清理已進入到第二階段,預計下月底,主城各區和北部新區的主要窗口地區、商業中心和至少3條主干道沿線的店招店牌,便可全部整治完畢。
先行規劃 不打無準備之仗
5月26日,市市政委和主城各區市政部門在渝中區中山四路,開了次現場會。“以后主城的人行道可以統一鋪裝透水磚。”市市政委負責人說。
他們腳下踩著的,便是這種耐臟、吸水的灰色透水磚。
在現場會上,從人行道如何鋪裝、路燈燈桿怎樣涂裝到路沿石的設置等細節,市政部門都進行了統一規范,“這是為了避免以后整治出來每個區的標準都不一樣。”
的確,城市綜合整治,不能打無準備之仗。
目前,市規劃局正在對城市環境改造的規劃方案進行技術指導。
“城市綜合整治需要通過規劃,讓各項整治內容協調起來,并形成每條街道統一的風格特色。”為此,市規劃局已先后出臺了《重慶市規劃局關于提高建設項目方案設計水平的規定》、《重慶市城市歲月特色規劃設計暫行規定》、《街道環境整治規劃設計導則》等,對主城的整體風貌、主干道建筑外立面、人行道、綠化景觀等制訂了導則。
我市城市環境整治選擇綜合改造,將打造出一個充滿山水特色和人文氣息的城市
主城區城市主干道環境綜合改造分為兩年完成,31條89段178公里的主干道會徹底改變凌亂、不協調、市政設施破損嚴重、架空管線繁多的現象,出現在市民視野的,將是一個充滿山水特色和人文氣息的城市。
近日,市建委、市市政委、市工商局、市園林局、市國土房管局、市規劃局等部門負責人,就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進展情況進行了通報。
市建委
改造中保留
城市文脈和歷史記憶
提檔升級避免大拆大建
直轄以來,重慶城市建設發展速度很快,成就輝煌,主城區的道路變長了,房子變漂亮了,城市也變大,進入二環時代。
但是,城市的一些矛盾也同時顯現出來,主城區主干道兩側建筑建成年代跨度很大,建筑立面凌亂,色彩不協調,市政設施破損嚴重、不統一,架空管線繁雜、沿街裸露,綠化參差不齊、長勢不好、檔次不高,戶外廣告數量多,店招店牌凌亂,城市街區面貌陳舊雜亂,嚴重影響城市形象,甚至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比如建筑瓷磚墜落、附屬設施銹蝕、市政設施缺損等)。
市建委副主任游正焜表示,針對存在的這些突出問題,在城市建設提檔升級中,為了避免大拆大建,城市環境整治選擇了綜合改造,目的是使城市的功能完善,城市環境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市民從環境改善中受益。
其次,這也是城市發展必然經歷的過程,選擇改造城市,可以讓城市的功能更完善、風貌有所提升、品位提高,在發展中保留城市文脈和歷史記憶。
每條街風貌有統一要求
據了解,我市計劃用兩年的時間改造主城區31條89段178公里主干道。其中,今年實施41段92公里(約占總里程的52%),明年實施48段86公里。2010年第一批16段31公里,今年4月以來,已陸續啟動第一批16段31公里改造,第二批25段61公里改造,將于7月啟動。
“這次改造要實現三個不同。”游正焜說,第一是全面的改造,主干道會結合居住區一起改造;第二是從過去對一個點的改造,變成對一條街的整體提檔升級;第三是對一條街的風貌進行統一的要求。
五措施整治主干道環境
整治建筑立面,以達到規范、整潔、統一、清爽。
對一些缺少歷史資料、結構陳舊的建筑對建筑立面進行簡單處理,使其與環境大致協調。對近幾年已經整治過或即將拆除的建筑,確需整理的進行簡易清理整理,然后基本維持現狀。
交通管線是將10千伏及以下的電力、通信電纜由架空改為地下鋪設,改變原有“蜘蛛網”式的混亂現象。
主干道兩旁的綠化提檔升級,通過補充完善行道樹、分隔帶等現有綠化,高標準新建集中綠地,見縫插針,提高綠化標準,打造城市綠化骨架,改善人居環境。
對于廣告店招進行規范治理。按照統一設計、統一材質、統一設置的要求,減少廣告數量,嚴格實行“一店一招”,體現統一而富有文化個性。
市園林局 主城人均綠地面積達到11.69m2
“一城綠色四季花,道路綠化連成網,公園綠珠綴滿城,立體綠化顯特色。”市園林局透露,自“森林重慶”建設啟動以來,在不到兩年時間里,累計造林1119萬畝,其中,新造林734萬畝,相當于前10年新造林的總和,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5%。2009年,主城區綠地率達到36.49%,人均綠地面積達到11.69m2。
據了解,主城區從2008年到今年5月間,共計完成各類綠化工程項目944個,其中,新建改建城市干道綠化198個,新建城市公園43個,新建社區公園174個(包括23個拆違建綠點),完成城市森林項目49個,新建完成靚點、節點、廣場、生態修復、立體綠化和背街小巷改造、城中村整治等其他項目400余個。
“40余個特色鮮明的重點城市公園已向市民免費開放。”市園林局局長余守明表示,城市公園不僅完善了城市綠地系統,也為老百姓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去處。
據悉,這些重點城市公園包括:全國最大的規劃專類園江北區鴻恩寺公園,利用植物凈化污水的彩云湖濕地公園,由百名院士參與建設的龍頭寺公園,保留了原教堂具有濃郁歐式園林風格的江北嘴CBD中央公園等。
同時,在主城區,為了讓老百姓出門就能見綠,園林部門還在一些中心區、老居民區建起了一批社區公園。并建設了沙坪壩區小龍坎綠化廣場、九龍坡區礦機村社區公園、大渡口區思源廣場、渝中區大溪溝怡園、江北區玉帶山坡地公園等23片拆違建綠工程。
按景觀大道、鮮花大道的要求,對198條新建、改建干道綠化建設一次到位,高標準的建設了高九路、嘉華大橋延伸段、空港景觀大道、服裝城大道、大學城科技大道、金山大道、金渝大道、中環快速干道、大興路、方正大道等,形成了城市的綠色骨架。
此外,對是城市建設中出現的“傷痕”進行修復,如部分大橋的空白區域,都補種了植物,在城市的轉盤、節點、三角地和開敞空間等,栽植了一批大苗大樹,增加了城市的森林感,對園林景觀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市國土房管局 主干道建筑立面 要淡雅柔和清爽
“重慶很熱,不應該把外墻涂成紅紅綠綠。”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拆遷處處長郭唐勇介紹,城市改造,需要符合重慶的特色,如建筑的外立面改造,已經確定用一些溫暖柔和的顏色,同時體現巴渝風貌,讓人看了不覺得生厭。
郭唐勇說,主干道的改造,主要是考慮整個效果一定要統一,形成一個規范。主干道建筑立面整治要通過對建筑物外立面、陽臺、門窗、遮陽棚、空調外機、沿街底層立面(門面)、防盜網及護欄、線網、屋頂、圍墻等進行綜合整治和改造。
據了解,在對建筑立面的整治中,對破舊的外墻飾材進行改造,要達到規范、整潔、統一和清爽的效果,形成淡雅柔和的城市色彩環境。如陽臺外立面應該整潔規范、無不良突出物;對確有必要保留的遮陽(雨)篷進行統一設計、統一材質、統一安裝;對空調外機位進行規范和遮蓋(用穿孔鋁板或百葉遮蓋,不影響空調功能);防盜網可改為內設隱形防盜網。同時,通過改造及時排除附屬設施的安全隱患。
市市政委 市政設施涂裝改造保持統一色彩
“主城區市政設施要統一涂裝。”市政委道橋處處長王皓敏介紹,目前已逐步對主干道上所有的路燈燈桿、防撞護欄、人行護欄、人行天橋、地下通道、立交橋等結構設施進行涂裝,防撞護欄整改工作已經全部完成,天橋、立交等結構設施涂裝計劃7月底前完成。
據介紹,今后,主城區人行道地磚、人行護欄、大橋欄桿、天橋立柱以及窨井蓋等市政設施都將統一色彩。要求人行護欄金屬欄桿采用海灰色亞光漆;大橋欄桿、天橋欄桿立柱、天橋墩柱、梁體及踏步側面、路燈桿、路名牌和交通指示牌立柱、照明配、變電箱箱體等統一采用灰色亞光漆。
目前,全市首條示范路段中山四路整治改造已基本完成,人行道路面鋪裝采用青灰色透水磚,路沿石采用芝麻灰花崗石,市政排水井蓋統一成深灰色球墨鑄鐵井蓋。
市工商局 年底前規范主次干道一店一招
“店招店牌此次城市環境整治行動的重點之一。”市工商局廣告處處長魏彬說,為了從源頭上遏制店招店牌的凌亂,市工商局專門出臺措施進行了一店一招規范。
一是確定了店招店牌規范整治的范圍和重點,將主城區城市建成區全部納入店招店牌規范整治的范圍,同時確定了規范整治的重點是主城區主次干道、主要窗口地區和各區的商業中心。
二是提出了規范整治的目標要求,要求通過規范整治,使主城區主、次干道沿線,主要窗口地區和商業中心的店招店牌設施規范、整齊、美觀,符合城市街區歷史文化背景要求,與街區功能定位、建筑物設計風格相協調,與城市夜間景觀相協調。
三是要求在今年7月底以前,主城各區、北部新區必須完成轄區內主要窗口地區、商業步行街和至少3條主干道的店招店牌規范整治任務,12月底以前,各區必須完成轄區內所有窗口地區,商業中心和主次干道店招店牌規范整治任務。
據介紹,7月底以前,要完成整治的路段共有37條,商業中心和窗口地區12個,共計72.43公里,整治路段和區域的門店總數共計8817個,店招店牌13034塊,計劃整治達標門店7996個。
市規劃局 整體設計城市山水特征人文地理
“重慶的城市綜合改造,會打破格局形成一種相得益彰的風格。”市規劃局總建筑師張睿透露,重慶的規劃建設要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內涵,今后,城市的山水特征和人文地理,是外地人進入這座城市的第一認識。
據介紹,為了避免過去各自為政改造的局面,重慶城市環境綜合改造,已經進入了整體規劃設計和改造的時代。目前,主干道的31條道路的風格設計已經全部結束。
張睿表示,城市設計中,不能使用大紅大綠,一定要有統一的安排,在一個大的基礎上做方案,就比較科學合理。當然,城市的歷史風貌也不能丟,歷史風貌是什么顏色就應該保留。
來源:重慶晚報(記者 王渝鳳) 編輯:寧波 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