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身份證買賣成了一門“生意”
早在幾年之前,家住北京朝陽的王女士就有這樣的習慣,只有在需要身份證原件的時候,她才會小心地將身份證“請”出專門存放重要證件的保險柜,而平常隨身攜帶的只是一張身份證復印件。
在別人看來,她是過分小心了。“再小心也不為過。”丟過身份證的經歷,讓她記憶深刻,“哪兒都不能去,幾乎寸步難行”。林貝欣事件之后,她的“小心”更加有道理,可是有時還是會不安,盡管丟了補了,甚至登報聲明了,但還是怕身份證會不由自主“出錯”,導致被追捕,或被各種“烏龍”催款單纏身。
“由于身份證包含了諸多個人信息,使得身份證的買賣成了一門生意。”傅陽告訴記者,在火車站、客運站、工廠園區等人口聚集的地方,隱匿著求購各種證件的人員,身份證是最主要的收購對象。更有甚者,直接貼出廣告喊價收購,價格從30元到80元不等。而在網上,身份證收購則成了公開的秘密,收購者通常在貼吧、博客、論壇發布收購信息,私底下再通過QQ交易。
有人買,就有人賣;有人賣,就有人利用其違法犯罪。這些來路“正當”的身份證作何用途?網上的收購身份證專業戶公然宣稱:“可用于申請淘寶、拍拍、易趣等各種網絡交易平臺實名認證;注冊游戲;出入境登記;申請各種實名登記服務;銀行開戶,證券開戶,職業登記,合同登記,工商執照辦理等等。”
記者在網上搜索“身份證丟失十催款單”,因丟失身份證從天而降的“煩惱”的帖子撲面而來——“身份證丟失一年,收到銀行巨額催款單”、“身份證丟失被人辦卡透支,無端欠下7萬元”、“莫名接到固話催款單,原是失竊身份證惹的禍”……
“捂緊你的身份證”,關于這個話題的報道,媒體樂此不疲,相關案例連篇累牘。同樣,公安機關也不斷發出警示,以提醒公民要提高信息安全保障和防護意識。盡管如此,因身份證丟失而導致的噩運卻還是叫人防不勝防。
C 身份證復印件也能惹來“橫禍”
像王女士這樣,怕丟身份證,將其藏起,代之以復印件,煩惱就隨之藏起了?
身份證復印件也可能招來“橫禍”。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復印身份證:買房、租房、登記住宿、出國旅游、辦理銀行業務、購買手機卡……在毫不設防的情況下,將身份證復印件給出的同時,“危險”相伴而來——這些單位或個人,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容易將個人信息泄露。
“另一個危險源,是許多人的信息防護意識不強,以為復印件并不具備法律效力。”北京某基層民警小師告訴記者,很多人在復印身份證時,會多復印幾份,方便下次使用,“如果不小心丟失,也容易造成泄露,引來各種‘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