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二:業主們告贏衛生局
小區不能亂開門診部或社區醫院
門診部開進小區,醫療垃圾距居民住房僅5米
福康苑是鎮江D市一個不錯的居民小區,2001年前后居民陸續入駐。2008年下半年,一座規模不大的社區門診,悄然開進這個小區。讓舉辦者沒想到的是,本想為方便居民看病拿藥的門診部,卻引發一場持續半年的紛爭。
按此前披露的情況,這家門診部設立在D市丹金路與萬善路的交匯處,坐南朝北,面對較為繁華的十字路口,身后就是福康苑居民小區。據了解,在福康苑的共用綠化帶上設置了消防栓,把幾十米長的醫用排污總管道架在福康苑2號、3號樓面臨小區內的外墻上,最讓臨近的居民感到恐慌的是,門診部的醫療廢物堆放處距離居民住宅只有5米左右。此外,污水處理站、排氣筒等都讓居民找到了毛病。從這年的9月份開始,景某等112名福康苑小區居民,就門診部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多次到D市環境保護局、信訪局、衛生局等處上訪。
居民抓到衛生局發證前未聽證漏洞
事實上,這是一家手續算是比較完備的門診部。面對居民們的不斷投訴,環保部門進行了調查,督促門診部整改。
不過,居民們并不滿意。門診部手續看似完備,但小區居民們很有技巧地抓住一個漏洞:衛生局2009年1月5日對門診部作出執業登記、發證前,就登記發證事項沒有舉行聽證。這成為該案中居民們告贏衛生局的一個有力證據。
法院判令衛生局撤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由于問題未得到徹底解決,居民們將衛生局告上法庭,理由是D市衛生局不顧居民反對,濫用職權,在不告知、不聽證的情況下,擅自批準門診部開設在福康苑,侵犯了他們的合法權益,請求法院撤銷門診部的執業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