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調整究竟誰在獲益?
電力企業一方面說有虧損、要補貼,一方面卻普遍享受高工資、高福利
近年來,供電企業乃至發電企業一方面說電價低、有虧損、要補貼;另一方面行業內卻普遍拿著遠遠超出社會平均水平的高工資、高福利,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甚至某些地方的電力公司大樓都是當地的標志性建筑。長春市民朱晶說,很多人其實并不在乎一度電提高一分錢或者幾分錢,不滿情緒主要是針對行業壟斷。
“農產品漲價,農民還能從中得到點實惠,我們認了。電漲價,憑什么呀?他們‘電老虎’揮霍的錢還少嗎?”朱晶說。
據了解,在我國目前的電力體制下,發電企業和供電企業已分家。供電單位是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家公司,發電企業發出的電要競價上網,才能和終端用戶見面。在吉林白山一家水電企業工作的王文軍認為,實行階梯電價后,多交的電費先是進入了電網企業的腰包,如果電網企業利用發電企業相互競爭的局面,不提高電的入網價格,那么居民多交的電費就到不了發電企業手中,也就無法補償發電成本。
孫少巖說,電網企業作為國有企業,有責任向社會公開其真實成本,接受公眾監督。目前政府決策部門尤其是價格部門缺乏獨立的、具有足夠行業知識的人才隊伍,這樣就很難避免政策不受壟斷企業的影響。
對社會各界的質疑,湖南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南是個農業大省,農村用電量相對于城市來說比較低,因此主要是城市居民可能增加電費支出,“一個月一二十元錢,應該說影響并不大?!睂τ谏鐣戏从车膶嵭须A梯電價電力使企業獲益最大的說法,他表示:“我國廠網已分開,電網并不能得到多少錢,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煤電聯動開支,用戶電表改造也需要一大筆資金?!?/p>
一旦實施階梯電價,電力企業也會面臨很多問題。這位負責人說,一是全省用戶的電表都要統一進行改造;二是抄表時間給電力公司帶來挑戰,因為這要求抄表時間必須每個月非常精確和固定,不然就會給用戶的當月電量造成究竟應該劃在第幾檔的問題;三是營銷部門必須重新進行調查設計預購電用戶怎樣按階梯電價繳費。(記者崔 鵬 劉文波 侯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