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時隔數月,該辦法不但沒有“盡快出臺”,甚至連公眾意見也沒有公開征求。
記者就此多次聯系銀監會及發改委的相關人士,詢問該管理辦法制定及征求意見進展情況,接受記者采訪的銀監會人士稱“領導忙于其他事務”,發改委人士則稱“手中急件太多,等急件弄完再說”,兩部門人士始終不作正面回應。
據記者多方深入了解,除銀行系統外,目前該辦法征求意見工作僅在少數業內專家中小范圍進行過。
“既不出臺,也不征求公眾意見,公眾甚至連該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是個什么樣子都不知道,感覺像平息公眾質疑的權宜之計。”采訪中,一位銀行客戶的說法頗具代表性。
多方參與 為何公眾聲音獨遭冷落?
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的收取涉及到公眾利益,其服務項目收費標準的制定和調整,理應聽取包括商業銀行、消費者組織及公眾個人的意見。
然而,社會公眾不僅從公開渠道看不到這份征求意見稿,記者輾轉相關部門、被征求意見專家以及多家商業銀行,也未能看到這份“神秘”的征求意見稿,來自銀行和專家的說法是“要保密”。
而早在今年8月份銀監會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目前征求意見稿主要針對商業銀行收集信息,約持續兩周時間。各大商業銀行當時亦表示已收到征求意見稿,并將積極反饋意見。
待遇的不同,不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