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保護傳統文化 大力發展旅游

綿竹市年畫村一景。
綿竹市年畫村位于綿竹市南大門孝德鎮境內,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全村現有人口2518人,1018戶,是綿竹年畫南派——木版年畫的發源地。大地震使年畫村約2400平米房屋受損,12套設備損壞,大量制畫工具、資料、雕板及年畫商品遭到損毀,經濟損失達213萬元。災后重建中,在江蘇省蘇州市的大力援助下,秉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理念,充分發揮“民間年畫”這一品牌優勢,大力培育和發展年畫產業。
在保護當地文化、民風民俗的基礎上,在形式表現之外,充分運用商業手段,全方位的設計、包裝、運作以年畫為主題特色和文化符號的鄉村旅游概念,使年畫村從資源走向產品,從產品走向市場。年畫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核心發展鄉村旅游,開發旅游項目,發展旅游目的地。同時,以發展旅游為契機,整治鄉村環境,帶動農村各產業的全面發展。
而什邡市最為邊遠、海拔最高、幅員面積最大、生態和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的山區集鎮——紅白場鎮因在前清時期有祭祀太陽的紅墻宇和祭拜月亮的齊天宮白墻宇而得名紅白鎮。因與汶川同屬龍門山脈一山兩冀,距離震中映秀直線距離不到20公里的紅白鎮,遭受到了沉重損失,整個集鎮瞬間被夷為平地,僅有2幢房屋沒有倒塌,交通全部中斷。
北京在地震后安排了1.8億資金,按照比國家抗震標準提高一度的標準,整體援建紅白鎮。一個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功能配套,極具川西風格的紅白新鎮,成為了傳統文化和現代風貌和諧相融的川西最美小鎮之一,被譽為“深山之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奇跡”。相關旅游產品多樣化,像紅白豆腐、紅白茶、山臘肉等土特產享譽省內外,形成了產業鏈。
來源:中國日報網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