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
養老券一卡走遍全京城
北京老人年滿80周歲都可以領取養老(助殘)券,并且全市通用。不過一些地區發放的是紙質的養老券,另一些地區用的是磁卡。市政協委員王茁在調研一些定點服務商后發現,有些地方只收紙質券,而另一些定點服務商只能刷卡。
“如果能把紙質的養老券和磁卡形式的養老券統一起來,老年人就會更加方便。”王茁說,既然養老券全市通用,就應該把這些細節做得更好。
此外,王茁委員認為,定點服務商的數量也應該增加,尤其是小餐館的數量。很多老年人家里不做飯,就用養老券去買飯。“收養老券的餐館太少,慶豐包子鋪可以收,但也不能讓老人天天吃包子啊。可以首先從國營餐館開始,大力推行養老券。”
愿景
社區推廣“一鍵式”醫療
除了吃飯問題,醫療問題也是居家養老的重點。市政協委員、北京安貞醫院全科醫療科主任王以新建議推廣“一鍵式”醫療服務。
“一鍵式”醫療服務是指在老年人遭遇急癥時只要在家按下按鍵,社區醫院就會立刻有醫生上門。王以新介紹,到2014年年底,社區“一鍵式”服務就將在海淀區普及。她希望能夠盡快在全市推廣,“就像電視機頂盒一樣,每家每戶都裝上。”普及之后,社區醫院就要為轄區內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檔案,類似于家庭醫生。這樣的話,社區醫院勢必需要更多的醫療資源,需要引進、留住更多的優秀醫生。
虛擬養老 全城覆蓋
今天老去的是我們的父母,明天老去的就是我們自己,老齡化的步伐不可逆轉地走來。養老問題一直是市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熱點,本次市政協全會上,眾多委員聚焦養老問題,出謀劃策,為北京市養老服務繪制美好愿景。
愿景
虛擬養老院隨時隨地進
住在自己家里,不論是做飯洗衣還是就醫聊天,需要什么服務,一個電話就有人上門……如果當您老了的時候能夠享受到這樣的服務,您是否還會選擇到養老院入住?
這是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億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時念洋為北京市應對老齡化社會提出的虛擬養老院設想。
時念洋建議北京大力發展的虛擬養老院,是以居家養老對象會員制、家政服務隊伍員工制為組織網絡,以社會化與市場化相結合為經營模式的全新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虛擬養老院是一所沒有圍墻的養老院。通過政府搭建的信息服務平臺,當老年人有服務需要時,撥一個電話給信息服務平臺,信息服務平臺就會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務企業的員工上門為老年人提供服務,而政府負責對服務質量進行監督。”時念洋說,虛擬養老院投資少,服務范圍大,老人不必住在養老院中被動接受服務,從心理上更容易接受。通過虛擬養老院運作模式的探索,最終還能夠促進養老產業的發展。
實現虛擬養老院首先要擴大它的覆蓋面,時念洋建議在城區應實行全覆蓋。政府在制定規劃、出臺政策、制定行業標準、市場管理等方面對虛擬養老院模式予以全面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現有的電信技術服務平臺,吸納各區縣原有居家養老工作的做法和經驗,來制定實施規劃,有步驟地把虛擬養老院的建設覆蓋到全市城區,探索一條城市養老的新路子。
愿景
配餐中心服務一日三餐
“民以食為天,應結合老年人的需求和特點,建立一個配餐中心,由這個配餐中心向各個社區送餐。政府部門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對配餐企業給予一定的支持,擴大社區食堂的輻射面,以方便老年人就餐。”
市政協委員、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西郊食品冷凍廠廠長唐俊杰說,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模式在推行中因各政府部門之間職責不清容易導致各部門不能有效協作。政府部門應明確賦予街道辦事處居家養老的主責,堅持依托社區,積極整合利用社區內醫療服務站、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等服務資源以及社區內居民,就近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盡可能在社區范圍內解決老年人的各種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