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縣方厝城發現西晉古墓葬 專家稱是晉溫麻縣治的佐證
溫麻縣在何處有三種說法,有專家稱霞浦的可能性更高
福建閩都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趙君堯在接受東南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溫麻船屯不論是對福建船政文化還是航海史來說,都意義非凡。
據他介紹,溫麻船屯發展起來之后,福建沿海居民使用的船只,稱為溫麻船、五會船、五航或五帆船。當時海船大的長20余丈(50米左右),高出水面3-4丈,可載60-70人,裝載物資萬解(300噸)以上,船張七帆,,堪稱巨舶。吳國倚水軍立國,有船500多艘。其海船北航遼東,東行琉球,南通南洋,西達大泰(羅馬)、其貿易船隊往返于波斯(伊朗)、天竺(印度)、獅子國(斯里蘭卡)、林邑(越南南部)、扶南(柬埔寨)等地。
到宋代,發明了指南針,并應用于航海。明朝時,伴隨鄭和七下西洋,福建的造船和航海技術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更不用說,1866年船政學堂開辦后造就的海軍人才了。”趙君堯說。
不過,東南快報記者了解到,這樣一個歷史意義非凡的溫麻船屯,和依據其所設的溫麻縣究竟在今何處,一直是史學界爭論的問題。公開資料顯示,依托于溫麻船屯所設的溫麻縣址所在地,目前存在三種說法:一種觀點是溫麻縣址在如今霞浦縣葛洪山腳下的古縣村一帶;另一種觀點是溫麻縣址在如今的連江縣境內,第三種觀點是晉太康三年首次置溫麻縣于今霞浦境內,唐改置溫麻縣于今連江縣境。
“連江早在西晉之前就有了溫麻鎮,是當時溫麻船屯的軍事管理機構。”連江縣方志委前主任張平官向記者介紹,而后溫麻縣又以溫麻船屯為基礎設立,因此“溫麻鎮”的存在,就能夠說明溫麻是在當今連江。他表示,會出現分歧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西晉到現在1700多年時間,兩地的典籍記載有所出入,后人又以訛傳訛所致。
董兆世則認為,從他考證多年的結果來說,溫麻船屯在霞浦的可能性更高。“西晉太康建立溫麻縣,隋廢,唐代又兩次恢復建立溫麻縣,其縣治設置地點及管理縣域范圍都有變動。由于史志記載不一,致西晉建立的溫麻縣存在異議,且唐代建立的溫麻縣也存在異議。”他表示,這種爭議,從宋代就已經有了。但溫麻縣究竟是在哪里,由于史料記載不同,目前只能通過更多的文物考究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