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6月27日,一名旅客在即將正式啟用的京滬高鐵候車區內休息。京滬高鐵開行在即,上海虹橋站推出易購、易行、親情、尊享等7大服務項目,在購票、候車、休閑娛樂、空鐵聯運等方面為乘坐高鐵出行的旅客提供最大的便利。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300公里時速是“經濟速度”嗎?
既然京滬高鐵的盈利壓力比較大,那么鐵道部為何在其開通前降速又降價?
首先是成本的問題。同濟大學教授孫章介紹,從損耗的角度講,300公里時速的列車,行駛2-3萬公里,輪對磨損1毫米;而350公里時速的列車,行駛1萬公里,輪對磨損2-3毫米。350公里時速的列車損耗相當于300公里時速列車的4-9倍。
其次是效率問題。由于京滬高鐵采取混跑模式,慢車要給快車讓路,如果速度差過大,讓車太多會影響效率。按照鐵道部副部長胡亞東的說法,時速350公里和250公里的混跑模式,效率要比時速300公里和250公里的混跑模式低20%。
最后是上座率的問題。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是高鐵降價的前提,而票價降低能刺激客流量的增加。“客流量乘以單位票價等于總收入,如果這其中的平衡點控制得好,票價降低后總收入并不會少。”孫章說。
民生賬和節能賬
京滬高鐵開通,首先受惠的是既有京滬線部分普快列車。為避免以往高鐵線路開通后的“被高鐵”爭議,京滬高鐵與老線普快不但共存而且惠及后者。鐵路上海站相關負責人介紹,京滬高鐵開通后,既有京滬線超飽和運行的情況得以緩解,部分車次等候、避讓的時間減少了,縮短時間10分鐘至2小時不等,提速列車一律不提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