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規模優勢
新民市擁有四個“全國第一”。西瓜生產面積40萬畝,占全省西瓜總面積的80%,位居全國第一。其中反季節設施面積20萬畝,位居全國第一。新民西瓜超萬畝鄉鎮有7個,超3萬畝鄉鎮有4個,超5萬畝鄉鎮有2個。在鄉鎮級生產規模上,梁山鎮以8.8萬畝位居全國第一。在反季節設施西瓜生產規模上,柳河溝鎮以7.9萬畝位居全國第一。
目前,新民西瓜年產量100余萬噸,占全省西瓜總產量的50%,形成了以梁山、柳河溝為主,輻射帶動盧屯、周坨子、姚堡、紅旗、大紅旗、于家等13個鄉鎮的西瓜生產基地。
新民西瓜種植歷經100余年,瓜農積累了豐富的栽培經驗,種植技術、栽培模式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典型代表,瓜園管理水平也位居全國前列。新民市的反季節西瓜生產,采用溫室、大中棚、大拱、雙拱和單膜的種植模式,分期播種,排開上市。大棚西瓜6月上旬上市,大拱棚西瓜6月下旬上市,雙膜西瓜7月中旬上市,單膜西瓜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上市,秋季延晚大棚西瓜10月上旬上市。這種提早延晚反季節的生產模式,避免了西瓜上市過分集中,有效規避了市場風險。
政策扶持優勢
今年,新民市出臺《鼓勵“一縣一業”、推進設施農業開發獎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西瓜產業化經營,設立“一縣一業”發展、設施農業獎勵政策,同時依靠沈陽市設施農業富民小區政策和地膜覆蓋小區政策,使新民西瓜生產進入到一個高速發展的嶄新時期,有力保障了新民西瓜產業的健康發展。
對柳繞地區當年新發展西瓜大棚百畝小區,除沈陽市給予的5萬元補貼外,新民市財政另補助1萬元;對柳繞地區當年新發展地膜覆蓋西瓜百畝以上小區,除沈陽市給予每畝20元補貼外,新民市財政每畝另補助10元;對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當年從國外引進尚未過保護期的西瓜原種,并用于新民市本地生產,引進數量在200萬粒以上(含200萬粒),對超額部分除沈陽市按引進額給予15%的補助外,新民市財政另補助15%。
以科技為支撐做大做強西瓜文化產業
為實現西瓜產業的總體目標,2012—2015年,新民市西瓜產業計劃投資1.62億元用于重點項目建設,其中:本級財政投資5000萬元,爭取上級財政資金5000萬元,企業(合作社、農戶)投資6200萬元。與此同時,新民市將以西瓜合作社(或協會)及企業為龍頭,以種苗良種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為標準,著力加強種苗繁育、科技示范、市場物流、信息服務、現代園區、質量檢測監督、都市觀光和文化宣傳等8大支撐體系建設,實施品牌戰略,促進產業升級,構建新民西瓜產業集群,促進相關產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種苗繁育支撐體系
整合現有西瓜種苗繁育技術資源,采取合資合作形式,建立現代化種苗繁育基地,為西瓜生產提供保障。 2012年,在梁山鎮費崗子村建立1個占地100畝、設施面積50畝的大型西甜瓜育苗中心,總投資100萬元,采用現代化設施、現代管理技術模式,年產商品種苗將達到1000萬株,可為1萬畝西瓜提供優質種苗。 2013年,在柳河溝鎮計劃再建立1個同等規模的種苗中心。